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2024 11/29 08:12:50

辽宁海事局助力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十项举措进展成效情况介绍

字体:

2024年11月28日,辽宁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辽宁海事局对助力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十项举措的进展成效进行了详细介绍。辽宁海事局作为交通运输部派驻辽宁的直属行政机构,在履行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船舶及水上设施检验登记、防治船舶污染、船员考试发证和航海保障等行政管理和执法职责的同时,主动服务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并取得显著成效。

图片1.jpg

一、筑牢沿海水上安全基础

通过“全风险”预控管理,紧盯重点时段、重点水域、重点船舶和涉水新业态,深入分析监管薄弱环节,织牢织密水上交通安全“防护网”。深化“商渔共治”专项行动,加强执法联动及联合宣教,开展专题宣讲62场,覆盖商渔船员4220余人,联合开展联合执法行动69次,切实提升海上安全风险防控水平。组织开展船舶载运危险货物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查处船载危险货物谎报、瞒报违法行为23起。与山东海事局联合创建辽鲁客滚运输“安全、畅通、文明”航线,推动省际客(滚)船“直进直出、高效便捷、安全畅行”。

二、健全海上应急保障体系

成功应对新中国成立以来鸭绿江流域第二大洪水,协调转移受灾群众26名,救助遇险船舶4艘,遇险人员10名,实现了“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总体目标。发挥好海上搜救中心办公室指挥运转中枢作用,年内共组织搜救行动186起,成功救助遇险船舶38艘,救助遇险人员773名,搜救成功率90.1%。建设完成锦州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营口、丹东溢油应急设备库建设正在有序推进,辽宁沿海溢油应急设备库规划布局更加完善,应急保障力量更加充足。针对辽宁沿海化工企业多、海运危险化学品吞吐量大等特点,组织开展辽宁省船舶载运散装化学品污染事故应急演习,以演习强化救助技能,进一步提升海上船舶污染应急处置水平。

三、服务万亿级产业基地建设

辽宁海事局秉持有效监管与优质服务并重的原则,建立健全重大涉水工程项目服务保障机制,为建设企业提供“定制化+精准化”服务,开辟服务企业的“快速通道”和解决问题的“绿色通道”。依托“陆海空天”一体化水上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体系,为重大涉水工程项目加快开工、施工、投产、达产营造稳定、优质环境,助力华锦阿美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营口港仙人岛港区30万吨原油码头、中交营口LNG接收站、长兴岛恒力聚酯科技产业园等重大涉水工程项目安全、高效、有序建设。与辽吉黑蒙船检机构签订《辽吉黑蒙船舶检验区域合作备忘录》,建立船舶检验区域合作协调机制,推动我省船舶检修检测服务行业健康良性发展。

四、统筹沿海港口交通资源

统筹海上交通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公布17条陆岛运输船舶航路,畅通海岛运输“微循环”,打通辽宁沿海航路体系“最后一海里”。公布启用盘锦港#1和#5锚地,填补盘锦港缺少自有锚地的历史空白。依托智慧海事监管系统建设,实现营口和盘锦、锦州和葫芦岛区域性锚地资源共享共用。打破行政区域限制,规划辽东湾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4市超大型船舶深水锚地,推动重要港口基础设施跨区域一体化统筹利用。紧盯民生需求,为煤炭、石油、矿产、装备等重要能源和民生物资运输开辟“四直绿色通道”,推动实现重点物资运输船舶“直进直靠、直离直出”,全力保障海运物流供应链畅通。联合天津、河北、山东等地海事机构建立环渤海“三省一市”近海供应船监管一体化协同机制,为渤海湾石油开采及省内能源运输海陆大通道建设保驾护航。

五、创新海事政务服务举措

以政务服务便利化为导向,推广使用“海事通APP”,实现海事政务“掌上办、无感办、跨域办”。推广3个月以来,全辖区共通过“海事通APP”办理业务58952件次。深化“大政务”建设,整合辽宁、大连两级海事政务中心的船员、国际航行船舶相关政务事权,主要船员服务事项实现了两个中心同步办理,大连籍国际航行船舶可“一站式”办理船舶登记、最低安全配员证书核发等11项业务。落实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关于发布深化海事政务服务推进便企利民若干举措的通告》要求,进一步提供更多办事方式,拓展海事政务服务渠道;聚焦提速降本增效,深化海事政务服务模式创新;贯通数据推动流程再造,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

六、服务海运口岸开发开放

主动对接口岸开发开放总体布局,发挥海事专业优势,积极推进大连港、营口港、丹东港、盘锦港等口岸涉外泊位对外开放验收,完成98个泊位的正式开放验收工作,进一步提升口岸吞吐量与承载能级,增强港口竞争力。其中恒力重工11个涉外泊位的开放启用,有效助力恒力重工向“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船舶建造及高端装备制造基地”目标不断迈进。助力大连港口岸太平港区项目成功列入2024年度国家口岸开放计划,为辽宁打造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再添助力。全力优化口岸营商环境,联合辽宁省交通运输厅、辽宁港口集团共同建立促进口岸货物安全畅通运输协调工作机制,联合发布八项便利化举措,有力促进了精矿、出口汽车等货物集装箱吞吐量的大幅度提升;畅通包含红鱼粉的冻鱼类货物进口运输,推动大连港成为全球最大的水产品转运中心。针对性优化出口海事查验流程,服务保障奇瑞汽车从大连口岸畅通快捷出口;助力大连港--墨西哥集装箱快航等航线开通。紧紧围绕高效监管、便利通关,推出多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危险货物安全合规运输标准制定新模式”等5项制度创新被列入辽宁省自贸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

七、推动船员服务产业链全面发展

充分发挥航海类教育行业主管部门作用,支持和推动大连市创建“国际知名海员教育培训中心和海员人力资源配置中心”。搭台引领“政校企”多方合作,启动LNG船员青苗培养计划,联合开办全国首个LNG船员订单班,定向培养LNG高端船员,缓解我国LNG船员短缺的紧张局面。指导帮助6家省内企业取得海员外派业务资质,扶持省内海员外派机构高质量发展,吸引外派海员资源向辽宁集聚,2024年全年外派海员约2.1万人次。发布《辽宁省船员发展报告》,举办全省首届海员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进一步引导提升辖区船员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十项举措》实施以来,辽宁海事局共保障辖区外派海员约3.9万人次,保障开展船员各类培训超6万人次,游艇操作人员培训约3000人次,海上设施工作人员培训约1000人次。

八、助推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

联合11家单位成立“东北亚绿色船舶燃料供应链联盟”,集聚东北三省一区产供链企业,共同打造“一中心、两基地、一平台”绿色船燃供应链体系,即加快建设大连东北亚绿色船燃加注中心、大连和锦州港口转运基地,支持东北亚绿色船燃贸易平台发展。加快发展辽宁省绿色船燃临港产业集群,抢占东北亚绿色船燃产业供应链发展先机。本月,联合大连海事大学等单位成立可持续船用燃料联合研发中心,开展可持续燃料认证体系标准研究,让科研成果更好服务于国家“双碳”战略目标。

九、支持新业态规范发展

强化海洋新业态监管规律研究,创新建立海上风电选址、规划、立项、施工、运维、弃置“全生命周期”保障机制,以实现海上风电“保安全、保并网”为目标,破解海上风电建设规模大、工期紧、要求高、船舶多、环境杂等难题,为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提供“海事引擎”。聚焦海上新业态发展,牵头成立船载“新三样”产品安全畅通运输研究工作组,牵头制定《船舶载运锂电池安全运输技术要求》行业标准,即将于11月发布实施。

十、辽宁海事局将继续深化落实《十项举措》

辽宁海事局将继续深化落实《十项举措》,持续提升海事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贡献海事力量,助力辽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邱琦)

【责任编辑 -李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