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2024 11/14 14:19:42

黑龙江省海林市:“诚信进机关”构建政务诚信新格局 打造营商环境新形象

字体:

“政莫大于信,治莫大于仁。”政务诚信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石,海林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政务诚信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基础性、示范性和引领性作用,制定《海林市“诚信政府”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从压实责任、规范流程、创新应用、靶向施治等方面同时发力,打好政务诚信建设“组合拳”,塑造有诺必兑现、有约必履行、失信必追究的诚信政府形象。

图片5.png

注重政治引领,强化政治建设。构建诚信建设“一体化”的工作格局,成立由市主要领导牵头的“诚信海林”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做好“同步”文章,将诚信建设同党风廉政建设同步推进,同转变工作作风同步推进,同提高队伍素质同步推进,凸显工作开展实效。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加强理论培训,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加快推进诚信建设工作紧密结合,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学习内容,引导党员干部善于从党的创新理论中寻找高效推进诚信建设的方法路径。年初至今累计开展“诚信进机关”等诚信主题学习活动130余次,全市47家政府部门、1652名公职人员围绕“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勤政高效、守信践诺”等方面公开作出政务诚信承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不断夯实法治政府建设基础。

图片6.png

规范工作流程,创新信用应用。全面落实权责清单制度,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为依托,持续推进251项行政许可事项标准化,实现“清单之外无权利”,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法治政府治理体系。通过实施信用建设强基、信用监管提质、信用应用创新等行动,提升“诚信海林”建设水平。推出“码上诚信+政务服务”、“码上诚信+行政审批”等应用场景40个,让更多的诚信主体享受政策便利、信用红利。开展行政审批信用承诺制工作,在市场准入、企业投资建设等6个领域率先突破并逐步扩大应用覆盖面,汇总梳理132项行政审批承诺事项,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分为审批替代、容缺受理等6类型,着力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极简审批服务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已为本市43家信用良好企业提供便捷服务。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高监管效能和共享共治效果,推行“有事必查、无事不扰”“信用越好、检查越少”的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新模式,组织全市20家行业主管部门在公共场所卫生、劳动监察等领域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工作,根据不同的信用等级,实施更为精细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上半年,在全市范围内评选出13家企业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A级企业,公开公示140家公共场所卫生信用等级评定结果,通过信用分级给各行业守信者亮“绿灯”,让失信者有“痛感”,使监管者有“抓手”,维护公平诚信的市场秩序。

突出问题导向,完善监督体系。坚持“新官要理旧账”,把自我纠错、履约践诺作为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抓手,在全市深入开展政府失信行为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大拖欠企业账款清偿力度,排查起底并清欠账款512万元,有效保障企业合法权益,维护政府守信形象。坚持“现官不欠新账”,不断加强在招投标、政府采购、招商引资等领域的动态监管和风险预警,完善“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机制,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与“诚信建设投诉窗口”有效结合,构建“事事有受理、件件有回应、结果有回访”的全闭环工作模式,集中受理“新官不理旧账”、“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等政府失信行为的投诉,累计督办解决55项政府失信违诺行为投诉事件。高标准推进合同履约工作,通过“事前提醒+事中预警+事后督办”的方式建立自上而下的三级预警体系,实现合同履约全流程动态监管,成功完成414条合同履约平台预警的处理工作,所有预警事件均已得到妥善处理,合同项目得以顺利推进,避免了潜在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

信为政之基,政无信则危,有信则昌。政务诚信是引领和带动全社会诚信建设的“领头羊”,下一步,海林市将继续以政务诚信建设为引领,创新政务服务模式,助力提升政府依法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责任编辑 -李梦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