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2025 08/29 11:56:17

湖北省恩施市:守护校园舌尖安全 筑牢学生成长防线

字体:

“在本次培训中,恩施市职业技术学校(简称‘恩施市职中’)充分依托湖北省专项拨付的 20 余万元项目资金,精准聚焦恩施市教育系统 216 名食堂从业人员,针对性开展食堂安全规范操作、校园餐品质量管控等专项培训,切实为当地校园餐整治行动及校园食品安全长效保障工作注入实效动能、增添坚实助力。” 湖北省恩施市职中校长陈风华介绍。

8月22日清晨,恩施市职业技术中学校园内香气四溢,一场特殊的“比武”正在食堂后厨激烈展开。216名来自全市各校的后厨人员身着洁白工装,手持厨具专注比拼——这是恩施市教育系统后勤干部及从业人员知识技能提升比赛的现场。从“楚大厨”系统30学时线上学习到20学时线下实操,从膳食营养搭配到烹饪技巧优化,这场以赛促学的技能比拼,不仅是恩施市校园后勤队伍专业能力提升的缩影,更折射出该市以“钉钉子”精神筑牢校园安全防线的坚定决心。

高位部署强担当,将后勤安全作为政治任务抓实抓牢

“今天的专题培训会,既是贯彻中央、省委关于校园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市委书记亲自部署、亲自督办的重要任务,更是守护全市数十万学生生命安全、回应群众关切的关键举措。”在全市学校后勤管理人员专题培训会上,市教育局主要负责人的话语掷地有声。

 图片2.png

培训会现场

恩施市作为教育大市,现有中小学115所、在校学生12万人,校园后勤工作涉及食品、住宿、水电、消防等多个关键领域,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市委书记始终将校园安全摆在重要位置,先后7次主持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10次深入学校督查后勤安全,明确要求“把后勤工作作为政治任务来抓,绝不能有丝毫麻痹”。

为将上级部署落到实处,恩施市构建起“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市教育局成立校园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专班,制定《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实施方案》,将后勤安全纳入学校绩效考核核心指标;各学校校长作为后勤工作第一责任人,每周至少2次深入食堂、宿舍现场办公;后勤主任、食堂管理员、宿舍管理员等岗位均制定“岗位职责清单”,明确“干什么、怎么干、干不好怎么办”。去年以来,针对周边地市发生的校园食堂食材变质、宿舍用电安全等事故,该市第一时间组织开展“拉网式”排查,整改各类隐患32处,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决杜绝“上热下冷”“表态多落实少”的问题。

“后勤工作不是‘管好食堂、看好宿舍’的简单事,而是贯彻上级决策部署的‘必答题’。”高旗实验小学校长在后勤工作会议上的这句话,成为全市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该校严格执行政府招标采购制度,开学初集中培训食材供应商,验收时采用“多人验收”制,通过“看、闻、摸、称、照、验”六步流程确保食材新鲜合规,肉类必须具备“两证一报告”,用最严格的标准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特色创新提质效,以智慧化精细化打造后勤服务样板

“同学们好!今天的午餐有红烧肉、咖喱鸡、清炒时蔬,搭配杂粮饭和番茄蛋汤,营养均衡又美味。”在硒都民族实验小学的“和美硒小”微信公众号上,每周营养带量食谱准时更新,家长通过手机就能清晰了解孩子在校的饮食安排。该校以“数字食堂”建设为突破口,搭建食材管理、财务管理、消费管理和“互联网+明厨亮灶”四大信息平台,构建起全流程智慧监管体系。

图片3.png

严把食品安全关口

每天凌晨五点,硒都民族实验小学的食堂食材验收区已是一片忙碌。由总务主任、仓库保管员和厨师组成的4人验菜小组,手持“智能电子秤”对供应商配送的食材逐一把关。猪肉、牛肉、新鲜蔬菜等通过电子秤自动称重、一键拍照,实时生成订单、配送单、收货单、结算单“四单合一”的数据闭环,从源头上实现食材可追溯。“以前验收食材要手写记录,既耗时又容易出错,现在有了智能系统,数据实时上传,工作更加轻松方便了。”食堂管理员李师傅笑着说。

在清江民族学校,“忆苦思甜主题餐”成为校园德育的鲜活载体。每月固定日期,食堂会推出糙米饭、窝窝头、南瓜汤等承载岁月记忆的菜肴,搭配大屏播放的饮食文化背景介绍,让学生在品味中感悟历史、珍惜当下。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该校还针对学生年龄跨度大的特点,实行分时段、分楼层、分口味的就餐管理模式,低年级学生提供软烂易嚼的菜品,高年级学生增设特色窗口,让不同学段的孩子都能吃得舒心。

施州民族小学则将民族饮食文化融入校园后勤建设,通过实物陈列、展柜展示、楼道文化墙等方式,打造“饮食文化教育长廊”。学校不定期组织学生走进食堂,了解土家族腊肉、合渣等特色美食的制作过程,让“每一堵墙都会说话,每一顿饭都有教育意义”。此外,该校还联合教联体内的第三实验小学、新塘小学等学校,每周共同推送营养菜谱,实现优质后勤资源共享,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科学均衡的膳食。

守护成长践初心,把“放心餐”“暖心餐”送到学生心坎上

“阿姨,我还想再要一份土豆丝!”在白杨坪镇初级中学的食堂里,七年级学生小张举着餐盘笑着说。该校通过家校共建的方式,充分发挥家长膳食监督委员会的作用,委员们不仅参与菜谱修订、食材验收,还定期与学生共同用餐,收集意见建议。“上次有家长反映菜品口味偏咸,我们当天就调整了调料用量,现在学生满意度特别高。”食堂负责人介绍道。

为让家长放心,恩施市各学校全面推行“明厨亮灶”升级工程,后厨操作区、消毒区等关键位置均安装高清摄像头。家长通过“智慧食安”手机APP,就能实时查看食材清洗、切配、烹饪的全过程,实现“阳光操作、透明监管”。清江民族学校还在食堂入口处设置电子屏,实时公示当日食材农残检测结果、供应商资质信息,让师生和家长随时了解食品安全状况。

图片1.png 

开展专题培训

在服务细节上,恩施市的校园后勤工作处处体现着“温度”。高旗实验小学实行“家长陪餐制”,每周邀请家长代表走进食堂,与学生一同用餐,体验校园餐食;硒都民族实验小学针对过敏体质学生,专门设立“特殊饮食窗口”,提供个性化餐食服务;清江民族学校推行“按需打餐”模式,设立“光盘奖励”,鼓励学生珍惜粮食,培养良好习惯。

三岔镇初级中学食堂以数字化建设与精细化管理为核心亮点,大力推进“数字食堂”建设,通过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从食材采购、库存管理到菜品销售的全程数字化跟踪,确保来源可溯、过程可控、成本透明,有效提升了运营效率与食品安全保障水平。食堂每日精心准备,菜品搭配注重营养均衡与口味多样化,荤素搭配、种类丰富、常换常新,最大限度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和口味偏好,赢得师生广泛好评。

恩施市第一中学在食堂管理工作守正创新,狠抓精细化管理,每周对师生食堂菜谱进行研究分析,让营养搭配更加科学合理;狠抓过程管理,严格内控制度,全链条强化数字食堂的管控,时刻紧绷食品安全之弦,始终坚持周询价制度和举报奖励机制,坚决遏制高价食材、劣质食材,让学生花最少的钱吃最好的饭,精细化管理带来的红利以“免费餐”形式全额返还给学生;强化多方监督,学校、家长、市场监管、主管部门等实时监管,推动民主监督常态化。
   “校园后勤工作没有‘休止符’,只有‘进行曲’。”恩施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市将继续以师生需求为导向,深化“智慧后勤”建设,加强后勤人员专业培训,持续提升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切实守护好每一名学生的生命安全,服务好每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为全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后勤根基”,让每一份餐食都充满温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快乐成长。(珍硒 黄中凯)


【责任编辑 -邵俊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