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2024 11/04 10:51:57

广东:三年帮扶结硕果 乡村振兴惠民生

字体:

搞养殖、办工厂、促就业、兴教育,近年来,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千年古镇——茶阳,一幅“有产业、有活力、有福祉”的生动乡村图景正在徐徐展开。当地老百姓说,这都离不开帮镇扶村工作队的辛勤付出。

2021年7月起,广州市派驻大埔县茶阳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下简称“驻镇工作队”),携手镇党委镇政 府,通过一系列精准施策,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障民生增加福祉等,让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明显增强。

驻镇工作队由广州市公安局牵头,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广州珠江钢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同组建,三年来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让古镇焕发了新的活力。

微信图片_20241104104001.jpg

驻镇工作队在茶阳镇迪麻村的稻田见证丰收的喜悦

抓产业促振兴:
       撂荒山田变身现代化绿色生态养殖基地

       2021年,驻镇工作队进驻茶阳后,将产业帮扶视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积极深调研广走访,围绕“如何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条件下实现产业突破?”等核心问题,全力以赴寻找产业突破口,致力于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竞争优势。

2022年,驻镇工作队受到国家《“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及中医药产业推广政策的启发,虚心请教中医药行业人员和相关专家,认为茶阳适合并有可能发展南药类项目。“经细致研究,我们发现茶阳镇的撂荒地多位于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无污染的山窝地带,非常适合发展广地龙(蚯蚓)养殖,于是我们就制定了试点养殖广地龙的计划。”驻镇工作队队长黄志华介绍说。

2022下半年,驻镇工作队向长兴村乡贤谢有奎推介广地龙养殖项目,得到积极响应。次年3月,谢有奎成立梅州市地之龙种养殖有限公司,流转长兴村撂荒地160亩,建立广地龙养殖基地。一年多来,公司不断加大投入用于道路、基础设施等建设,共投入资金超700万元。

如今,走进茶阳镇长兴村的广地龙养殖基地,160亩肥沃的田地在眼前展开,基地上竖立着“广药集团广地龙(梅州大埔)规范化养殖基地”牌子。靠近田垄,只见一条条肥硕的广地龙受到微电流刺激,在泥土里蠕动穿行。旁边,还有配套的山地灌溉蓄水池、标准化加工场地。在加工场内,工人们展示了广地龙初加工的整个流程:集中清洗、剖腹、除内脏和泥沙,洗净后再用设备进行烘干……

许多人都不相信,一年多以前这里还是杂草丛生、撂荒了几十年的山田,但如今在乡村振兴的热潮中已被彻底唤醒,变身为链接大湾区的现代化绿色生态养殖基地。

经驻镇工作队的牵线搭桥,地之龙公司2023年11月与广药集团旗下广州采芝林药业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标志着广药集团国内首个规范化广地龙养殖基地在茶阳镇正式启动,并直接对接广药产业链,由此为茶阳镇开辟了一条全新的产业发展路径。

据广地龙养殖基地负责人谢有奎介绍,广地龙养殖约3个月可完成一次采收,每年可循环收获3至4次。目前,每亩可产广地龙1000公斤,加工成干品后约100公斤。如果按市场广地龙(干)制品收购价每公斤320元计算,每亩可实现3.2万元产值,扣除每亩成本1万元,每亩利润可达2.2万元。同时,基地创新实践“地上+地下”立体种养模式,在地面之上栽种佛手等中药材,增厚土地利用效益。在此基础上,广地龙基地以土地流转费、管理费、租金等形式反哺集体经济,联农带农成效突出。

谢有奎感慨地说:“如果当初没有茶阳镇工作队的积极推荐和全力支持,我不会66岁了还下定决心从广州返乡创业,并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他高兴地表示,在驻镇工作队的大力帮扶下,项目如今不仅在茶阳镇生根发芽,还对周边地区产生了辐射效应,大埔县其他镇村和梅州市一些县区陆续发来合作邀约。前不久,一位四川成都的商人在网上读到《广州日报》关于茶阳镇广地龙养殖项目的新闻报道后,不远千里来大埔找谢有奎洽谈合作。

抓就业助消费:
       帮扶车间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除了广地龙项目,驻镇工作队还支持乡贤饶和平返乡成立广东广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茶阳镇迪麻村集约260亩农田种植水稻,发展丝苗米产业,探索构建“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等于一体的丝苗米产业链。在驻镇工作队协调下,队员关智超牵线了后方单位珠江钢琴集团,与广华公司合作在茶阳成立“乡村振兴帮扶车间”,广华公司车间加工的丝苗米定点供应珠江钢琴集团职工饭堂,至今已采购了8万多斤,金额超过31万元。

发展产业项目的同时,驻镇工作队还协助当地开展全方位消费帮扶。一方面,积极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集中采购茶阳镇农特产品,三年来共计采购大米、手工面、蜜柚等各类产品货值超过1000万元,全力支持农民增收增产,促进当地产业良性发展。另方面,驻镇工作队努力牵线搭桥,助推本地农特产品融入湾区市场。组团单位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发挥旗下媒体电商的优势和特性,与茶阳镇芦花鸡养殖基地共建可视溯源标准化智慧养殖项目,并将其产品在广州日报电商消费帮扶馆上架销售,促成规模化产业链,带动当地经济向好发展。2023年,茶阳镇芦花鸡养鸡基地销售额220余万元,相较于2021年未实施项目时增加60余万元。

驻镇工作队狠抓产业就业双轮互驱,认真做好配套就业帮扶,为当地群众稳岗就业创造条件,在茶阳镇成立“乡村振兴帮扶车间”,为村民在家门口就近就业、提高收入提供了更多机会。为了激发内生动力,还引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资源,在茶阳镇建立助农电商直播间,开展乡村振兴直播电商培训,帮助本地青年提高电商直播专业技能,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作为广东省农行“千人驻镇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的一员,来自农行广州北秀支行的金融助理李广明深刻体会到,“金融和产业发展应该相辅相成,相互成就”。三年来,他与驻镇工作队携手并肩,不仅承担乡村振兴的相关工作,还深入镇村,实地走访商户和农户,努力做好联络员、服务员、宣传员,普及金融知识,提高群众防诈骗和反洗钱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并帮助解决当地金融需求,协同农行大埔支行向有资金需求的商户和农户发放普惠贷款2000余万元。

抓教育兴文化:
       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开展文化教育帮扶

2021年以来,驻镇工作队通过调研了解到,茶阳镇地处山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镇内各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都存在各方面的不足。为了助力文化教育振兴,驻镇工作队三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引入社会爱心资源,大力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和学习环境,丰富山区教育资源,开展爱心助学,全面助力茶阳镇的文化教育振兴。

走进大埔县茶阳镇的大埔中学,映入眼帘的是学校焕然一新的校容校貌。原来,该校今年将迎来120周年校庆,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工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栋粉刷一新的三层学生宿舍楼。据介绍,这两栋学生宿舍改造项目启动于2023年,由驻镇工作队牵头单位广州市公安局引入爱心捐助350万元完成,为两栋宿舍楼增设卫生间、冲凉房、洗衣台、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更换了宿舍门、铝合金窗,购置了行李架,以及天面防水、防雷及结构补强,还更新了安全防护网、翻新了外墙……

图片3.jpg

维修改造后的大埔中学两栋学生宿舍之一,为学生们创造了更加舒适、安全、便捷的生活环境

驻镇工作队队长黄志华回忆起去年走访大埔中学时的情景,他感慨地说:“当时看到学校300名学生都住在两栋90年代初启用的宿舍楼内,60间老式宿舍相当破败、简陋,没有厕所和浴室,学生们只能把宿舍阳台用铁皮隔成的简易空间作为浴室,每层的公厕如同农村旱厕般简陋,宿舍也无热水系统,冬天洗澡极不方便……情况太令人心情沉重!”

随后,黄志华向牵头单位广州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汇报了大埔中学的实际困难。经多方协调,广州市公安局决定尽快推动实施“大埔中学学生宿舍楼维修项目”,力图利用暑假期间,对两栋共60间宿舍、总面积约2300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楼进行全面改造升级。2023年暑假,驻镇工作队与校方共同成立项目小组,协调县相关部门形成合力,确保改造工程高效推进。其间,黄志华亲力亲为,严格监督,早晚都到工程现场检查。大埔中学校长赖广斌由衷地说:“黄队长是我见过最认真、最负责、最实干的人,广州的帮扶干部真是好样的!”

在工期紧、天气热、施工作业量大情况下,项目保质保量如期完成。大埔中学的师生们以及学生家长纷纷表示:“非常感谢广州驻镇工作队,通过维修改造让学生宿舍楼焕然一新,使得大埔中学更显满园生辉、生机勃勃,解决了300多莘莘学子的住宿生活条件,让大家更加安心学习。”

驻镇工作队坚信,振兴必须扶智又扶志。几年来,工作队队员们深入乡村,了解到农村不少家庭努力向学的孩子亟需社会关怀,于是对困难学子一一走访调研,并从2022年开始实施“结对捐资助学”爱心活动,发动后方爱心人士或企业一对一、一对多结对资助困难学子,以连续资助的方式,助力寒门学子读书圆梦。

茶阳镇石田村的小学生灯灯(化名)从小热爱学习,渴望读书升学,但因为父母年纪大,身体有残疾,属于低保户,生活和学习都面临巨大困难。几年来,来自广州市公安局的工作队队员叶桥春架起爱心桥梁,发动单位同事对灯灯进行帮扶,除了每月固定提供生活费500元之外,还经常和工作队队员到其家里进行慰问并赠送学习用品、食品和衣服,平常更是不断鼓励灯灯,激发其积极进取的精神。最近,工作队微信群里传来一则喜讯,瞬间让大家激动起来:灯灯通过选拔竞赛,已被大埔县虎山中学录取为初一新生!随即,经驻镇工作队大学生志愿者徐文进联系,浙江衢州开化县悦读书店负责人表示,将与灯灯建立结对帮扶,持续向其赠送初一至高三期间的经典文学作品及科普读物。

图片4.jpg

驻镇工作队走访慰问防返贫监测户

截至目前,驻镇工作队对接广州爱心企业和人士,共结对帮扶了25位困难学生,资助金额约15万元。受助学生中,有一名学生于2022年考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两名学生进入广州港技工学校就读……爱心助学虽然只是一股涓涓细流,但对受助者及其家人来说,却是一股沁入心田的暖流和希望的源泉。

此外,驻镇工作队还陆续引入广州启智志愿服务总队、浙江衢州开化县悦读书店、“摆渡船阅读项目”等资源,为茶阳镇各学校捐书逾7500本,其中茶阳镇中心小学获赠价值8.3万元图书。推动“美丽中国”支教项目在茶阳镇落地,向太宁小学派遣2名支教老师长期驻校。队员黄艺峰发动自己的朋友圈来帮扶,邀请广州的音乐老师来茶阳镇乡村小学开展创意音乐教育,并捐献乐器。队员陈炜充分发挥个人特长,义务为茶阳镇小学生举办乒乓球培训班。通过积极联络社会资源成功募集千余套新桌椅,为茶阳镇中心小学更换破旧桌椅。截至2024年7月已有700套桌椅分批送达学校,其余620套计划在9月前到位,将彻底改善当地学生的学习条件。

图片5.jpg

茶阳镇中心小学的同学们兴高采烈地用上了新桌椅

抓民生谋福祉:
      争取多渠道资源提升茶阳人民幸福感

三年来,驻镇工作队坚持做好日常防返贫工作,同时通过多渠道引进资金和资源,精心规划并实施了一系列民生帮扶项目,旨在全面提升茶阳镇乡村建设、治理与民众福祉,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在茶阳镇偏僻角落的沿坑村,最近村民们都在为村里的变化感到心情舒畅:随着沿坑村小公园、小菜园改造项目竣工,昔日的坑洼之地已被葱郁的小公园和生机盎然的小菜园所替代,村容村貌得到美化,村里还有了休闲活动的新场所。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2023年,驻镇工作队向广州慈善会提交了“善美乡村资助计划”申请,为沿坑村规划建造既美观又实用的小公园和小菜园。驻镇工作队队员、驻沿坑村第一书记陈炜牵头张罗了项目的申请和建设,他欣慰地说:“小公园建起来以后,让村里老人有凳子休憩,有器材健身,还可以欣赏景观,满足了村民希望改善村容村貌的愿望,大家的幸福感和归属感都提升了。”

图片6.jpg

工作队在金山公园绿道建设提升工程现场了解项目具体落实情况

2022年,驻镇工作队了解到茶阳镇金山公园环境优美,是周边群众休闲、锻炼的主要场所,但由于年久失修,公园的登山阶梯、护栏、照明设施等普遍破损严重,防护设施缺失,当即积极沟通协调,申请将金山公园提升项目纳入广州市慈善会“善美乡村资助计划”的资助范围。2023年3月项目竣工,不仅重新铺好了平整的登山栈道,还解决了金山公园和周边区域亮化及安全隐患等问题,赢得群众交口称赞。

驻镇工作队还引入广州市慈善会4.9万元慈善捐款,为沿坑船形村解决饮水难题,成功挖掘深井;充分利用驻镇组团帮扶单位“6·30捐款”(含2022年56.76万元、2023年78万元),持续用于茶阳镇村内道路修缮、环境改善等。此外,驻镇工作队积极推进智慧乡村建设,工作队队员、驻群丰村第一书记郭伟发动后方单位广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支持,整合运用数字资源,在茶阳镇群丰村创新打造“1(大数据库)+1(平台)+N(服务)”乡村信息化建设新模式,基本实现治安环境集中监控、线上监管、智能化广播通知为一体的“数字化”管理体系。

驻镇工作队在压实责任开展防返贫工作,做好日常动态监测的基础上,倾情关爱困难群众。协助广东省民政厅推进“大爱助康”项目,为茶阳镇15名有需要的残障人员免费适配了价值约1.8万元辅具用品。同时,积极谋划完善茶阳镇敬老院设施,由组团单位广州市民政局牵头发起茶阳镇敬老院扩建项目,计划投资450万元,在3至5年内扩容新建一幢三层楼房,预计将增加100张养老床位。

图片7.jpg

驻镇工作队引进“摆渡船阅读项目”,向茶阳镇中心小学捐书

扛使命显担当:
       紧急时刻“我在场”凸显广州外派干部责任担当

       过去三年,驻镇工作队始终坚守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面对各种挑战,展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2024年5月1日凌晨5时许,在广州家里休假的驻镇工作队队员们大都还没睡醒,就在工作微信群里收到了队长黄志华@来的信息:“做好随时回去参加工作的准备!”原来,5月1日凌晨2时左右,广东梅大高速大埔往福建方向K11+900m(茶阳路段出口方向2公里左右)附近发生高速公路路面塌陷灾害。当天,留在茶阳镇的驻镇工作队队员郭伟和大学生志愿者徐文进、陈慧立即投入了应急救援及各项后勤工作。其他队员叶桥春、陈炜、关智超、黄艺峰及金融助理李广明等人立即取消休假,跟随队长当天一同火速赶回茶阳镇,连续多日参与“5.1”事件的后勤支援工作,配合镇政府运送大量补给物资到高速上的救援现场,积极协调收集各方需求情况,确保救援人员的物资需求;做好其他山体自然灾害隐患点群众转移,支援镇工作组做好其他善后工作。

2022年以来,茶阳镇两度遭受洪水侵袭。2022年6月,受持续降雨影响,茶阳镇多处低洼地区遭受水浸。危急时刻,驻镇工作队积极响应,全力支援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工作。6月15日,当救援物资出现短缺时,驻镇工作队向广州市公安局汇报情况,迅速组织了价值约20万元的救援物资,包括橡皮艇、雨衣、救生衣等,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2024年6月16日,茶阳镇再次遭遇洪灾。驻镇工作队闻“汛”而动,积极参与转移人员、抢救物资等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洪水退去后,队员们拿起扫把、铁铲等工具,与当地干部群众一道投入到紧张的灾后清理工作中,并积极协调广州市民政局等后方单位捐出80余万元款项及救援物资,对口帮扶茶阳镇乡村振兴和灾后重建。

三年来经历了多次紧急时刻,驻镇工作队队员们都不顾个人安危,与当地干部群众并肩作战,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充分展现了广州市党员干部的良好精神风貌。

2024年7月,第一轮驻镇工作队即将收队交棒。驻镇工作队队长黄志华坦言:“驻茶阳三年,第一轮驻镇工作队队员们团结一致,真正用心用情用功、扎扎实实投入的三年,是忙碌、充实、汗水与感动交织的三年,是在这片广袤的革命老区土地上奋笔疾书的三年。我们将带着对奋斗过、努力过的茶阳割舍不断的感情,和投身乡村振兴的激情,准备迎接新的工作使命。”

【责任编辑 -李艳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