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花元村村委会村民调解室内,驻村工作队副队长宋陈庆的脸上挂着汗珠 —— 他刚踩着热浪从田间匆匆赶回。这位来自宜秀区人民检察院的干部,肩负着法治守护与乡村发展的双重使命,汗水,是他行走乡间最生动的语言。
小辣椒与糯稻点亮希望
“产业实,饭碗就硬!” 宋陈庆深知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命脉。如何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生机,是他最关心的议题。他将检察人缜密细致的特质融入产业筹划,针对小辣椒生产 “小弱散” 的难题,联合村干部引入农业专家点对点 “坐诊”,推动良种良法更新;积极联系商家,打通产销 “绿色通道”,与餐饮企业精准对接。2025 年,全村小辣椒产量显著提升,红彤彤的 “致富椒” 映亮了村民增收致富的笑脸。他还联合村 “两委” 深度挖掘糯稻的独特品牌价值,吸引外地企业下单,让水稻种植户们致富增收,糯稻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 “金稻穗”。
检察蓝织牢平安之网
乡村治理是发展的根基。从院机关下沉到田间地头,宋陈庆将在检察院积累的法治经验无缝对接乡村治理。
矛盾隐患 “清仓见底”。通过常态化、制度化走访,他的脚步踏遍村落每一个角落,倾听村民心声。借鉴检察院工作思维,他推动村内 “法官工作室机制” 建立健全。在一次排查中,他成功捕捉到一起邻里间潜在的冲突隐患,随即与村干部协同开展多轮调解,有效引导双方回归理性协商轨道。
法治清风润乡土。他将法治讲堂搬至农家院落,针对土地纠纷、电信诈骗等乡村热点痛点,用真实案例释法说理,语言深入浅出,乡亲们爱听、记得住。去年以来,法治宣传已覆盖近 1200 人次,村民们打心底里认清:“不闹事、懂法律、有事讲理找村干” 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途。
踏遍阡陌情暖民心
翻看宋陈庆的驻村工作笔记,密密麻麻记录着村民的所需所盼:谁家月收入低于平均水平,哪户常年有独居老人…… 这些点滴关切,都被他转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
他主动收集掌握留守老人、儿童、特殊困难家庭的信息。数九寒天,为分散供养老人送去厚厚的冬衣棉被;酷暑来袭时,给独居老人送去慰问品;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时常走访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他积极联系宜秀区人民检察院及其他社会公益组织,为困难村民输送温暖。一桶油、一袋米、一包药品,这些 “微” 帮扶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干群之间的血肉联系愈加紧密。(陶国萍 姚莉 王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