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恩施市舞阳坝街道三孔桥社区,时常能看到一群身着迷彩的身影:他们在治安巡逻中当主力,在抢险救灾中勇冲锋,在志愿服务中打头阵,他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这是社区民兵队伍的生动写照,作为一支“建在身边、抓在手中、用在急时”的重要力量,舞阳坝街道积极探索社区民兵队伍参与基层治理的创新路径,通过依网编兵、融兵强网、兵网联动,推动民兵融入社区网格体系,为基层治理提供着坚强支撑,为社区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兵网融合 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每个上学日的清晨,民兵王小玲和队友就会准时出现在民大附属小学门口,穿着反光背心,耐心疏导周边交通。“请您把车往前挪点,不要挡着孩子们过马路。”她一边指挥车辆,一边护送孩子们过马路。作为兼具天星坝片区网格员身份的民兵骨干,王小玲的脚步踏遍了片区的楼栋单元和商圈门店。
在三孔桥社区,“一兵一网”联动体系成为基层治理新动能。在街道武装部的指导下,社区打破传统治理壁垒,将民兵编入网格,遴选民兵骨干担任网格员,这种“兵网融合”模式让治理效能显著提升:纪律严明、素质过硬的民兵以高效的执行力扎根网格,人熟地熟、信息灵敏的网格员身份又为民兵队伍参与基层治理注入了“零距离”的渗透力。
街面巡逻
“我们梳理社区民兵信息,根据他们居住的片区,就近划入网格,确保每个网格都有2至3名民兵,让民兵在自家楼栋就能响应网格需求。”三孔桥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民兵连指导员黄家新介绍,建立“居住点+责任区”双对应机制,民兵通过微信群实时报备在岗情况,确保紧急时刻3分钟内响应、10分钟内集结。
在天星坝小区,3名社区民兵分别担任着业委会委员、楼栋长的职责,他们把“兵”的本色和作风融进了小区日常。民兵向凌作为楼栋长,每天在小区巡逻的他总是给居民带来安心。“以前在部队闻令而动,现在在小区有事就上,换灯泡、通下水道、停车疏导,我都顶得上。”他带着爽朗的笑意说。
践行初心,当好群众身边贴心人
“小向,什么时候又组织咱们一起搞卫生啊?”周六的小区院子,居民们笑着和民兵向绍娟打招呼。作为天星坝小区“文明家庭”的带头人,她时常发起“清洁家园”志愿服务活动,“咱们下周继续大扫除,记得带上清扫工具。”她笑着回应。
在向绍娟的带动下,小区环境卫生肉眼可见地变好:楼道里的“牛皮癣”广告消失了,绿化带里的杂草被清理得干干净净,垃圾桶旁再也没有散落的垃圾。居民们也养成了自觉维护环境的习惯,由迷彩身影引领的整洁清新让这个安置小区变得更加宜居优美。
检查消防设施
社区民兵既是示范引领的标杆,更是服务群众的先锋。他们时刻关注着群众需求。独居老人王大爷年事已高,生活不便。民兵张力得知后,定期上门看望老人,帮助打扫房间。民兵宋宗财在网格走访时,发现邱女士的孩子突然发烧,宋宗财开车带着母子俩直奔社区医院,忙前忙后挂号取药。邱女士感动地说:“民兵把我们当亲人一样。”。
为群众带好头、为群众服好务,三孔桥社区民兵坚持“人民至上”理念,践行“服务人民”宗旨,居民群众真切感受到,迷彩身影在哪,温暖就在哪。
筑牢防线,守护家园保安宁
今年初,三孔桥社区启动巴山春晓、中港城片区综合环境整治,民兵队伍响应党总支号召,“迷彩绿”与“执法蓝”“志愿红”共同投身环境整治攻坚,全力保障市容环境秩序。
在整治行动中,民兵们既严格落实标准,又耐心做好居民思想工作,看到商户把货物摆到人行道,他们帮着把商品往店里挪:“您这水果摆里头照样显眼,路通了顾客才好进来。”遇到车主图方便乱停车,他们上前提醒:“这里是禁停区域,请您挪个地方。”
刚柔相济的方式既治理有效又赢得支持,越来越多的居民群众参与巴山春晓、中港城片区环境秩序维护,共同营造安全、有序、和谐的城市环境。
排查安全隐患
三孔桥社区的民兵以中青年为主体,在抢险救灾、治安稳定等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每天清晨和傍晚,民兵巡逻队手持喇叭、电筒等巡逻装备,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在应急处置方面,民兵队伍更是冲锋在前。
今年初,社区一处山林突发山火,火借风势迅速蔓延。民兵应急分队接令后3 分钟集结,带着灭火器、镰刀等工具冲向火场。他们兵分两路:一路砍伐隔离带阻断火势,一路持灭火器迅速灭火。经过奋战,火势终于被扑灭。居民看着满脸烟灰的民兵们感动地说:“多亏了你们,火势没有蔓延到居住区。”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三孔桥社区民兵连不断强化队伍为民服务能力、应急管理能力和平安建设能力,民兵们在基层治理中担当作为、赢得民心。这抹迷彩绿,稳稳托住社区的平安、群众的幸福,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最坚实的力量。(吴星星 宋宗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