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治,生态美,百姓富。法治推动流域综合治理是筑牢生态根基的关键举措,是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段时期来,荆州市各地以法治为抓手,凝聚共同缔造力量,大力推进流域综合治理,齐心勾勒法治“风景线”、协力共绘乡村“振兴图”,以法治之力护航一江碧水。
沙市:“小宪法”发挥基层治理“大作用”
乡村之美,美在文明;民风之正,正在村规。沙市区锣场镇长湖村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小宪法”作用,通过制定积分制村规民约,以户为单位签订履约承诺书,由此评选“十星文明户”以及“五好”家庭,将村民自治有效融入“规”与“约”中,不断引领乡风文明真正落地开花,到处都是守法光荣户,人人都是法律宣传员,先后获评湖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湖北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示范村、湖北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
村规民约,“约”出法治共识。在百分制村规民约中,“遵法守纪 诚实守信”占比达五十分。长湖村将法治精神融入基层治理,先后成立“五老”调解委员会、“珊珊说事点”、“从姐”党员志愿服务队等普法宣讲队伍,有序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扎实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傍晚时分,一把蒲扇一把椅子,大伙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学法律、讲心声、话发展,在欢声笑语中增强法治守约意识。
村规民约,“约”出村容村貌。“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村干部带头执行村规民约,带头参加清渠洁岸,村民们积极响应,开展环境卫生治理。针对部分小组生活污水乱排放问题,长湖村及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组织驻村工作组、村两委及村民代表共同商讨,制定解决方案,最终通过新建大三格沉淀池、安装雨污分流管道,解决了生活污水排放问题。“我们这一排屋后生活污水一直都是随意排放的,一到夏天蚊虫苍蝇不得了,味道也是十分恶臭,完全不敢开后门,现在生活污水有地排了,环境也更干净整洁啦!”谈到村里的变化,长湖村六组村民刘士钰有感而发。
村规民约,“约”出生活品质。2017年,长湖村组织成立了荆州市长湖富强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吸纳该村闲置劳动力100余人,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20余万元,为务工人员每年增收2万元以上,并为该村“十星文明户”“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提供物资奖励,有力推动村规民约人人守,家门口的绿水青山变成村民的金山银山。
“禁毒宣传进农村”主题宣传活动
江陵:“法律明白人”让基层治理更“明白”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依靠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积极参与辖区范围内的法律法规宣传、矛盾纠纷调解、社情民意收集和乡风文明引领工作,成为基层社会治理最活跃的“平安细胞”,他们就是——“法律明白人”。
“老段,河道清淤后,我们家门口的环境就好了,农田排灌也更方便啦。你的这个小偏房正好在沟渠坡上,不拆除,沟渠项目没有办法施工啊……”江陵县沙岗镇九甲湖村“法律明白人”段丙富又一次来到七组段昌仁家里耐心讲解清渠洁岸政策。经过多次努力,段昌仁不仅同意拆除偏房支持全村的沟渠施工,还主动参与到垃圾清理志愿服务中。像段丙富一样的“法律明白人”还有很多,近两年来,九甲湖村以村(组)干部带头作为“法律明白人”带动党员、带动村民全员学法,全村已培养“法律明白人”10名,他们走村入户宣政策、讲法律,带头清理“地笼”、门前“三堆两垛”,及时调解旱养鸭鹅与生态环境保护纠纷,不仅有力推进全村流域综合治理顺利开展,还有效引导村民共同守护美好环境,创造美好生活。
治理前
治理后
2024年4月29日,普济镇复兴场村发动“法律明白人”参加小流域综合治理志愿活动,在沟渠清淤现场,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有的挥动锄头和铁锹奋力清渠,有的拿着镰刀清除杂草,干得热火朝天,随后,不少群众自发前来清理沟渠。“通过‘法律明白人’示范带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能有效引领村民增强绿色生产生活的意识,提高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知晓度和参与度。”复兴场村支部书记崔水兵说道。此外,复兴场村还大力开展“1名村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充分利用法律顾问一月一次驻村进行“问诊”业务培训交流,把法律顾问的专业优势和“法律明白人”的乡土优势结合起来,共同解决基层治理中的难点痛点问题。复兴场村原先基础设施薄弱,村主干道“老中普路”长4300米,宽3.5米,道路狭窄严重影响村民生产生活及出行安全,群众反映较为强烈,为解决这一头疼难题,村两委干部多次邀请李明律师和“法律明白人”出谋划策,最后按照上级支持一点、政府补助一点、村级自筹一点、乡贤捐助一点等“四个一点”的办法在原来的基础上拓宽2米,如今的“老中普路”平坦宽阔,“法治清风”也吹进家家户户。
复兴场村小流域综合治理志愿服务活动现场
监利:法治文化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
“法治力量护流域,综合治理展新颜,东港湖水清又亮,齐欢颜!”在监利市尺八镇的东港湖村,一场热闹的法治文艺活动正在进行。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的 “三句半”在广场上回响,引来观众阵阵喝彩。东港湖,又称“通江湖”,位于监利市尺八镇境内,南北长4.4千米,东西宽1.5千米,湖岸线长10千米。曾经的东港湖村,流域生态问题令人担忧。垃圾在湖边随意丢弃,湖水浑浊,养殖场的污水不时流入湖中,严重影响了流域生态环境。为解决这一现状,东港湖村坚持法治先行,组建法治宣传文艺队,大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绿色发展理念走近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现在乱排乱放、乱扔垃圾等行为逐渐消失,如今的东港湖村,河水清澈见底,鱼虾嬉戏其中,两岸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宪在行动 与法同行”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
监利市白螺镇工农村以法治文化为引领,培育村风民风,将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明确了村民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了村民的行为。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大家热烈讨论,一致通过了这份村规民约。从此,村民们有了行为的准则,村规民约也成为了大家共同遵守的 “生态公约”。同时,工农村还常态化开展“乡村夜话”活动,围绕大家关心的养老、反诈、医疗、共同缔造项目等一系列政策进行宣讲解答,让暖心贴心的政策深入老百姓心中,法治理念流入心间,为乡村治理凝聚磅礴力量。
监利市水资源保护志愿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监利市程集镇姚集村地处监利市西部边陲,位于水源保护区的核心地带,抓好流域综合治理,护好一湾清水,是该村的重要课题和重大难题。姚集村依托丰收广场、廉政文化园、村部宣传栏、村主干道灯箱等阵地打造出宜赏宜玩宜学法的法治主题宣传“风景带”,“爱护环境,人人有责。法治宣传,家家受益。”等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村民的环保意识和法治意识,实现以文化人、以法育人。如今,姚集村村民自发参与清渠洁岸、道路清扫等现象已是司空见惯,村民的“主人翁”意识逐渐增强,纷纷成为美好环境的守护者和幸福生活的缔造者。
“典亮村居 振兴乡村”民法典主题宣传活动
洪湖:“小板凳”巧解基层治理“大难题”
洪湖市充分发挥“小板凳”在普法宣讲、政策解答、社情民意收集方面的前沿阵地作用,将“官话”变“白话”,“文件语”变“家常嗑”,“法言法语”变“乡音土话”,以“小板凳”巧解基层治理“大难题”。洪湖市螺山镇中原村的双电河曾因周边村民随意排放生活污水和农业废水而水质恶化,生态失衡。在中原村官墩片区,甚至有半个村庄的村民长期从事非法捕捞活动,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为此,中原村多次邀请当地司法所工作人员走进村部议法长廊开展“小板凳”普法宣教活动,工作人员不仅向他们详细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还通过案例分析、警示教育等形式,让村民们深刻认识到非法捕捞的严重性和危害性,目前,这些曾经的非法捕捞者不仅停止了捕捞行为,还积极投身于生态保护之中。2024年,中原村组织开展了“清渠洁岸”活动,官墩片区那些曾经的非法捕捞者穿上志愿者服装,拿起清洁工具,与村民们一道清理河岸垃圾,维护河流水域的清洁与美丽。
洪湖市汊河镇民法典板凳普法宣讲会现场
洪湖市汊河镇双河村成立了由村两委干部、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和村民代表组成的法治宣传队,充分利用宣传栏、村组广播、流动宣传车、微信群、宣传横幅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流域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王某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从小就常在河边玩耍,然而,近期河流中漂浮的垃圾与偶发的非法排污现象让他心生忧虑。尽管多次目睹不法行为,但王某因担心会被误解为“多管闲事”而不敢挺身而出。近日,双河村针对流域综合治理主题举办“小板凳”普法课堂,王某不仅增长了法律知识,而且学会了如何运用法律武器守护公共环境安全。这天,当王某再次看到有人非法向河里排污时,他勇敢地站了出来,明确指出对方行为的违法性,并及时向村组干部报告,还协助完成了后续处理工作。事后,王某深有感触地表示:“如今我深刻认识到,保护河流是每个人的责任,法律是我们共同守护美好家园的坚强后盾。”2024年来,双河村已组织“小板凳”普法课堂15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全村形成了人人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浓厚氛围。
洪湖市司法局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宣传活动
洪湖市乌林镇吴王庙村充分利用“小板凳”平台,与群众共话环境保护重要性,共商挖沟开渠、厕所革命和环境整治项目推进,切实改善村部环境。宣讲结束后,居住在长江古沉积湖塘“星潭子”的40余户村民积极响应号召,自觉清理房前屋后,278名村民参与投工投劳,主动拆除违建房40多间,清运垃圾280吨,平整土地2000多平方米,无偿让地建停车场、下水道、景观地达20多亩。目前,“星潭子”已成为集户外垂钓、农家乐、民俗于一体的天然垂钓休闲中心。
普法志愿者在内荆河沿线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防溺水等宣传活动
在洪湖市老湾回族乡吕蒙口村,村民靠水吃水,2021年,吕蒙口村村民与尹某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用于经营稻虾养殖,但2023年尹某以经营不当为由拒绝支付承包费,几十户村民的租金一下没有了着落,此事发生后,村委会与尹某商议,但尹某一直拒绝支付承包费,且尹某在鱼池边建设的基地因为无人看管也变成了“脏乱差”。吕蒙口村立即召开“小板凳”会议,邀请法律顾问宋律师、乡司法所为尹某讲法律,摆案例,最后尹某认识到签订了合同经营就要有守约意识、诚信意识、环保意识,接受了吕蒙口村的经济赔偿,同时将废弃设施拆除,将鱼池边的垃圾全部清除,“小板凳”会议不仅妥善化解该起纠纷,还保障了村民的集体利益,复原了鱼池周边的自然环境。
螺山司法所开展“法治护航 碧水长流”法治讲座
流域治理,法治先行。荆州市各地用法治声音聚民力,奏响绿色发展“主旋律”,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共绘美丽乡村新画卷。(王统怡 郭俊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