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之下,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涧口乡高湾村的千亩大豆田生机勃发。银白色的自动喷灌设备如长龙般舒展,细密的水雾洋洋洒洒,滋润着正处拔节期的豆苗,叶片上的水珠折射出丰收的希望。
“这轮灌溉已经持续十几天,再有10天就能完成,你看这豆苗,旱情一缓解,长得多精神!”涧口乡人大代表、高湾村党支部书记王洪民蹲在田埂上,轻抚着嫩绿的豆叶,话语里满是欣慰。
2025年入夏以来,涧口乡出现旱情苗头,秋粮生长牵动人心。乡人大代表们迅速行动,带着“如何让每一滴水都浇到庄稼根上”的思考,到田间地头调研走访。他们踩着泥土察墒情、听民声,汇总形成“加大水利设施投入、完善灌渠网络”的建议,推动乡政府精准施策——新增的灌溉设备架进了连片农田,延伸的灌渠通到了地块边缘,原本“靠天吃饭”的耕地,如今用上了高效节水灌溉。
如今,从玉米地到中药材田,从大豆田到杂粮区,汩汩清水顺着渠道流淌,滋润着乡域内各类农作物。“以前浇地得排队,现在打开开关就能灌,省时又省水!”正在给玉米浇水的村民李建国笑着说,水利条件的改善,让大家种秋粮的底气更足了。
“保障灌溉不是‘一阵风’,得长效管护才能保丰收。”乡人大主席董飞介绍,代表们正持续跟进水利设施管护,督促建立墒情监测机制,推动水资源科学调配。同时,大家还在田间地头收集农业生产的“金点子”,为全乡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凝聚智慧。
田畴间,水流潺潺;沃野上,希望生长。涧口乡人大代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破解难题,在秋粮丰产的赛道上,写下了“为民履职”的生动注脚。(高朝辉 曹铮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