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2025 08/07 16:35:38

科技专家田间“出诊” 为河南洛宁早熟苹果产业提质增效开良方

字体:

盛夏时节,河南洛阳众森农业有限公司的早熟苹果示范园内绿意盎然,一场“科技及时雨”在此洒落。近日,省派科技副总、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张恒涛研究员,携手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阎振立研究员到果园一线,针对早熟苹果夏季管理难题开展精准服务,为企业发展与产业升级注入科技动能。

辨清“果籍”理乱象 产销对接拓新路

“这是‘华佳’,果皮显红条时就得采收;那是‘红脆宝’,果肉变脆就是最佳采摘期……”面对示范园因历史原因形成的品种混杂、采收无序问题,两位专家化身“果园侦探”,通过细察树势叶片、比对果实形色、测定肉质糖度,迅速为数十株“无名”果树验明正身。

张恒涛不仅精准鉴定品种,更逐一讲解每个品种的采收窗口期与管理要点,强调“分批适时采收”是保障品质、抢占暑期市场的关键。这一举措彻底破解了困扰企业多年的品种管理乱局,为后续精准施策扫清障碍。

更令人欣喜的是,经张恒涛牵线,郑果果业公司已对众森特色早熟迷你苹果表达强烈收购意向,一条产销衔接的新通道正在形成。

巧破高温“烤”验 创新模式增效益

在“华硕”苹果种植区,持续高温带来的影响触目惊心:因套袋偏晚叠加酷暑,部分果实转色不良、日灼损伤严重,局部损失率高达20%。

现场“会诊”后,张恒涛开出创新“药方”:一方面建议选择傍晚时段去袋,避开袋内高温“蒸煮”效应,减少日灼与“熟烫”;另一方面借鉴豫东成功经验,提出7月初直接销售未着色青果的思路。“虽然青果单价稍低,但省去套袋、去袋人工和一个月管理成本,商品率能超90%,整体效益反而更可观。”目前灵宝地区已试水这一模式,为高温逆境下的早熟苹果产业开辟了新路径。

科技下沉惠乡邻 产学研打通“最后一公里”

立足八月关键农时,张恒涛还为众森管理层明确部署:紧抓早熟果采摘销售黄金期,同步强化晚熟品种病虫害防控,提前做好抗旱、防雹预案。工作间隙,他不忘走访周边果园,调研旱情影响与生产状况,为农户科学预判果品质量与市场行情,让科技服务辐射更广乡村。

作为省级选派的“科技副总”,张恒涛的实践生动诠释了这一制度的价值——将科研机构顶尖智力与企业实际需求深度绑定,不仅解决技术难题,更引入创新经营理念、搭建市场桥梁,真正打通产学研“最后一公里”。科技人才下沉田间,正成为激活乡村产业振兴的澎湃引擎。(张海民 高朝辉)

【责任编辑 -赵小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