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喀拉也木勒镇加拉克村的“法律图书角”完成升级改造。这个占地不足15平方米的普法阵地,藏书量从原有的150册增至320余册,其中汉哈双语法律读物达28类,成为当地村民学法用法的“好帮手”。
升级后的图书角呈现出鲜明的“乡土特色”:司法所工作人员用红笔在宅基地确权、草场纠纷等章节划出重点,旁边工整标注着哈萨克语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封面上贴着村民手写的便签,标注着“婚姻家庭篇第1087条”,《新疆农村普法实用读本》一片干枯的杨树叶静静躺在“土地承包”章节,这是村民热某今年春耕时阅读留下的特殊书签。
村民革某拿着划满记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说:“去年我通过查阅相关条款,成功解决了子女抚养权纠纷。”像这样通过查阅相关条款解决纠纷的案例,村里去年共发生3起。
这个小小的图书角,正悄然改变着加拉克村的治理生态。截至2025年7月底,法律书籍借阅量达前三年平均水平的1.5倍,同期村里的矛盾纠纷案件下降25%,“小事不出村”逐渐成为常态。喀拉也木勒镇加拉克村党支部书记介绍,现在村民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查查法律怎么说”。
据悉,喀拉也木勒镇将总结加拉克村经验,在全镇推广“法律图书角+”模式,让法治服务惠及更多农牧民家庭,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动能。(王喜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