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2025 08/04 13:38:28

科技特派员“把脉”甘薯产业 河南汝阳冲刺“甘薯第一县”新蓝图

字体:

2025年7月29日,河南省甘薯科技特派员服务团侯文邦教授率成员史学艺、张小梅、赵哲等搭配汝阳县柏树乡、刘店镇,为该县雄心勃勃的甘薯产业蓝图“问诊开方”。这场在柏树乡红薯产业园举行的调研座谈,汇聚了汝阳县红薯产业办公室主任马涛、柏树乡副镇长姚亚明、洛阳市霖达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周正及洛阳百蔬香食品研发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卢小刚等政企代表,共同探寻从“田间”到“舌尖”的产业跃升路径。汝阳县农业农村局齐文超、赵建宏、王念丽陪同调研。

6b50f4a2cbb6cb7b5ee2303e9eb0a0c.jpg

调研中透露出汝阳县发展甘薯产业的坚定决心——其已被确立为县域农业“三大产业”之首。县里擘画的蓝图清晰而宏大:未来产业布局将沿着“种植第一县→加工第一县→产值第一县→产业第一县”的阶梯式路径稳步推进。2025年种植规模显著扩张,刘店镇已新增1.8万亩集中连片种植区(大方),城关镇与柏树乡的大方建设也蓄势待发,规模化种植根基日益夯实。

与蓬勃发展的种植端相比,加工环节成为当前产业最突出的短板。红薯办主任马涛与副镇长姚亚明坦言,现有加工产能整体偏低,产品主要集中于薯条、薯片、冰烤薯、红薯面等初加工领域。洛阳百蔬香卢小刚则指出了制约发展的核心痛点:原材料保质保量的稳定供应难以保障,导致终端产品批次间存在显著品质差异,阻碍市场竞争力提升。值得期待的是,产能破局的希望正在小店镇落地生根——一座淀粉加工厂主体工程已告竣,设备安装进度达80%,2025年内投产的标板上钉钉。这将成为打通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的重要一步。

面对产业现状,侯文邦教授直指要害:“加工产业急需扩大产能规模,这离不开政府资金投入与配套政策的精准扶持。”他进一步强调了科技赋能产业升级的核心方向,一是源头把控,必须对加工原料的核心品质性状(如淀粉含量、干率、糖度、薯形等)实现科学认知与定向管控;二是过程标准化:在加工全流程中,需建立并严格执行关键品质指标(如糖度、淀粉含量、色泽、质构等)的标准化体系;三是稳定与持续:最终目标是确保终端产品品质高度稳定,并实现全年不间断的稳定供应,满足市场需求。

此次调研不仅是科技力量下沉一线的生动实践,更搭建起政、产、学、研深度对话的桥梁。专家团提出的强化科技支撑、贯通产业链条、建立标准体系的建议,为汝阳实现从“种植大县”迈向“产业强县”的战略转型提供了关键技术路线图。随着政府、科研机构与企业三方合力推进种植规模化、加工现代化、产品标准化,汝阳甘薯产业正迎来从“薯光初现”到“薯业腾飞”的历史性机遇,一幅以科技为笔、以产业为卷的“中原薯业第一县”壮丽画卷,已在汝阳大地徐徐铺展。

【责任编辑 -赵小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