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日,“AI时代律业蜕变:从工具赋能到生态共建”主题沙龙活动在北京举行。活动由北京律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办,北京市百宸律师事务所承办。来自高校、律所、新闻媒体等多位专家学者、法律实务工作者参加了活动,共同探讨AI与法律的深度融合如何推动律师行业智慧化转型。活动由中华志愿者协会法律服务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李奎主持。
李奎主任担任主持
牛健律师作分享发言
北京市百宸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刑事团队负责人牛健聚焦AI赋能案源拓展,提出了“客户检索方式变革影响了案源拓展路径”的观点。他分享了豆包、DeepSeek等AI工具在信息抓取的优势——数据量大、分析精准、标签化信息聚焦,可助力律师通过AI获客及打造个人IP。他表示,针对律师信息展示效率痛点,建议通过“律师提供想法+AI生成发布”的模式,助力实现用户端集中推荐,打通供需壁垒。
王子腾顾问作分享发言
当AI互联时代来临,独立型律师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北京市百宸律师事务所顾问王子腾提供了思路。他在《当律师独立遇上AI革命》主题分享中表示,律师独立与AI的碰撞,不仅影响着法律行业的生态格局,对独立型律师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他提出,对AI的认知需要“质疑—理解—协同”的过程,建议独立型律师从自身、团队等维度建立生存认知,并强调了律所品牌、专业合作与理念更新的重要性。
徐宁欣律师作分享发言
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律师、《法律人DeepSeek实操精细化指南》作者徐宁欣聚焦AI在诉讼业务中的实操应用,带来《如何利用AI工具赋能诉讼业务与业务增长》的分享。她以实操经验切入,认为业务增长始终离不开网络推荐。针对“客户带着AI提供的答案咨询”的现实问题,她提出“律师要比客户更懂AI”,并结合实际案例演示AI在信息脱敏、证据整理、文书撰写、模拟法庭等诉讼场景的应用路径,细化AI工具在文书写作、流程优化、知识管理中的分类使用。
郑飞教授作分享发言
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飞以《AI赋能刑辩律师的可能路径与潜在挑战》为主题作了分享。他探讨了AI在刑辩中的应用与挑战,提出AI效率明显,但仍存在技术边界,如知识适配、AI幻觉、AI偏见及信息安全风险。他提出,需重新思考和探索律所未来建设方向,与科技公司或高校加强合作,建立律所内部数据库和合规体系。此外,律师个人也需提升专业与技术素养、强化保密意识,注重创造性与人文能力。
律页创始人夏嘉豪作分享发言
律页创始人兼CEO夏嘉豪在《AI浪潮下的律师如何应变:思维重构与应用实践》主题演讲中强调,数字文明时代下,知识数据驱动AI生产力,数据是“砖瓦”,AI是“骨架”。他表示,法律人可以用“以智补缺”的思路看待AI。针对AI幻觉,他认为信息错配重组的本质是创造能力的体现,并介绍律页通过优化模型、整合法律知识体系,提供贴合实务的AI解决方案,实现业务管理无缝集成的底层逻辑。
律视微言创始人李召玲作交流发言
参会嘉宾合影留念
随后,与会嘉宾以AI如何深度赋能法律全流程、AI对法律行业的影响等议题进行了探讨与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