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2025 08/01 09:12:07

湖北省恩施市:体教融合育新苗,“思源”校园尽芬芳

字体:

7月的浙江诸暨,第26届“全国学生数字素养提升实践现场展示活动”决赛现场,湖北省恩施思源实验学校的两支队伍捷报频传,高中组斩获创新之星(全国第一名),小学组夺得交流之星(全国第二名)。这已是该校连续五年代表湖北省出征,不仅形成全学段获奖的完整体系,更以连续两年全国夺冠的纪录在全国独树一帜。

这耀眼的成绩,是恩施思源实验学校教育成果的一个缩影。而在体育育人领域,这所学校同样书写着精彩篇章。从数字素养的巅峰荣耀到体育赛场的捷报频传,背后是学校在恩施市教育局的引领下,深耕体教融合、强化体育育人的不懈探索与实践。

图片4.png

参加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

锚定国家战略的教育革新浪潮

 清晨的阳光洒满恩施思源实验学校,教学楼前“健康第一”的标语熠熠生辉,如同灯塔般指引着校园的教育方向。这所2016年建校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作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和湖北省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菁英基地,自诞生之日起,便在恩施市教育局的统筹规划下,紧扣国家战略脉搏,踏上了体教融合的探索征程。

“体育兴则国兴,体育强则国强。”恩施市教育局深知体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将恩施思源实验学校列为体教融合试点学校,精心打造“政策倾斜+资金保障+师资支持”的扶持体系。近3年,市财政投入800万元,为该校升级体育设施,让运动场地焕然一新。省、州、市专业教练纷纷驻校指导,如同及时雨滋润着学生的成长。该校还被纳入“运动员升学直通车”计划,让体育特长生的未来之路更加顺畅。

在教育局的引领下,恩施思源实验学校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为行动纲领,将体育纳入“五育融合”的核心框架。在这里,体育不再是孤立的学科,而是融入教育的方方面面。学校开足《体育与健康》课时,把体育教学、学生社团、课间活动、校园赛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每到春天,校园足球联赛便成了一场盛大的节日,绿茵场上,孩子们带球、突破、射门,青春的身影跃动不止,欢呼声、呐喊声此起彼伏;秋天,篮球联赛和田径运动会接踵而至,篮球架下,球员们身姿矫健,传球、投篮一气呵成;跑道上,健儿们奋力冲刺,挑战极限,整个校园的运动热情被点燃。大课间等课后时间,校园更是成了欢乐的海洋——班级运动会充满趣味,袋鼠跳、三人两足等项目让孩子们笑得前仰后合;专项运动会激发竞技精神,选手们你追我赶,互不相让;师生篮球、足球友谊赛等打破了师生间的距离,操场上洋溢着欢声笑语。

学校构建的“1234”体育育人体系,以“体育兴校”为核心,打造“课程+训练”两大支柱,完善“普及—提高—竞赛”三级体系,实现“体质增强—技能提升—人格塑造—升学保障”四重目标。这种立体化设计,让体育真正融入教育全过程,成为育人的重要载体。2024年,省教育厅调研组考察后称,“思源模式为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图片5.png

体育课堂

构筑全链条育人工程

清晨6点,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恩施思源实验学校的女足队员们便在教练的带领下,开始了战术演练。她们眼神专注,传球精准,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绿茵场上,绽放出奋斗的花朵;休息时间,篮球队员们自愿来到室内球馆进行对抗训练,运球声、碰撞声、加油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活力;放学后,田径队员们在塑胶跑道上挥洒汗水,每一次起跑、每一次跨越,都凝聚着他们的坚持与梦想……在恩施思源实验学校,这样奋斗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硬件设施的全面升级,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运动乐园。学校拥有300米标准塑胶跑道、人工草皮足球场、风雨操场。体育团队还积极研究运动康复,为运动员提供伤病预防、体能恢复等保障,让他们能安心在赛场上拼搏。

师资队伍的专业锻造,汇聚了众多教育精英。该校8名体育教师全部持有专项教练资质。为了让师资水平更上一层楼,学校实施“双师型”培养计划,选派教师到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深造,邀请湖北民族大学选派的体育老师定期驻校训练,省队教练也定期到校指导。这种“内培外引”的模式,让师资队伍越来越强大。2024年,该校体育组在全州优质课评比中大放异彩,一举斩获3项一等奖。

课程体系的创新重构,实现了因材施教育人才。“阳光体育”模块是课程改革的璀璨明珠:小学低年级开设“趣味运动”课程,老师通过组织跳绳比赛、老鹰捉小鸡等游戏化教学,点燃学生对体育的热情;中高年级实施“专项+拓展”模式,学生可以在足球、篮球等6个项目中自由选择,进行系统学习;初中阶段引入“运动处方”,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体质制订个性化训练计划,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图片7.png

赛场风采

从绿茵场迈向更广阔舞台

 去年底,在北京市延庆区举行的2024-2025赛季国际雪车联合会钢架雪车亚洲杯比赛上,恩施思源实验学校2021届毕业生郑若钧勇夺男子钢架雪车项目第一名,斩获亚洲杯冠军,并于2025年1月增补进入钢架雪车国家集训队。这一喜讯传来,整个校园都沸腾了,这不仅是郑若钧个人的荣耀,更是该校体教融合成果的惊艳亮相。

近年来,该校在各级赛事中屡获佳绩,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光芒耀眼。在2025年“奔跑吧・少年”恩施市青少年系列校园联赛中,该校学生捷报频传。田如航在12岁组跳远和100米项目中摘得桂冠,冲刺时的他如同离弦之箭,展现出惊人的速度与力量;杨晨明洁荣获12岁组跳远第一、60米第二名,赛场上的她身姿轻盈,每一次跳跃都充满了爆发力;张钰可夺得12岁组女子单打冠军,马向翊在轮滑比赛中斩获多项佳绩……

最让人骄傲的还是足球项目。学校足球男子乙组、女子甲组多次夺冠,优异成绩的背后,是科学的训练体系在发挥作用。该校建立“梯队选拔—专业训练—赛事锤炼”机制,U6-U14各年龄段都有固定训练梯队,每周训练时长超过12小时。教练团队自主研发的“足球战术数据库”,就像精准的导航仪,大幅提升了训练的精准度。

该校构建的“金字塔”式人才培养体系成效明显,打通了人才输送的多元通道。许多体育特长生从这里走向各高中学校,更有不少优秀学子迈向省、国家队的舞台——熊奕熙入选省皮划艇队、羿举昌进入省短道速滑队、庄虹莹栩加入省羽毛球队……他们就像从这里飞出的雄鹰,在更广阔的天空翱翔。

体育教育的影响力如同春日的暖阳,洒遍整个校园。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从2019年的68%一路攀升至2024年的85%,近视率下降12个百分点;在省级学科竞赛中,运动员学生的获奖率比普通学生高37%。“足球教会我们的不仅是技术,更是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团队协作的力量。”该校女足队长感慨地说。

这座充满朝气与活力的校园,正以体育为支点,有力地撬动教育变革的杠杆。在恩施市教育局的引领和学校的开拓进取下,从政策的扎实落实到硬件的全力保障,从课程的大胆创新到人才的不断涌现,恩施思源实验学校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体教融合的内涵,为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发展书写着精彩篇章,也为孩子们的成长搭建了通往梦想的桥梁。(潘贤平 向万均)


【责任编辑 -邵俊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