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2025 07/31 10:51:28

成都双流民警傅乾金:藏青蓝里的初心底色

字体:

傅乾金,男,50岁,中共党员,1994年12月入伍,2005年10月转业参加公安工作,现任四川成都市公安局双流区分局杨柳河派出所社区民警,先后荣获三等功1次、优秀公务员3次、优秀共产党员4次、先进个人7次、嘉奖8次等荣誉。

截屏2025-07-31 10.50.29.png

在火热的军营里,他冲锋在前,勇于担当;在社区警务的舞台上,他忠诚履职,尽心为民。虽年过五旬,却坚持奋战一线,听民声解民情,他就是成都市公安局双流区分局杨柳河派出所社区民警傅乾金。

转身:从“门外汉”到“贴心人”

傅乾金成长于火热的军营,始终保持着军人本色,他总说,军营是他的“大熔炉”。在部队那些年,抢险救灾时他扛过沙袋,执行任务时他守过岗哨,军务保障时他熬过通宵。“是党和人民培养了我”。这句常挂在嘴边的话,藏着他对过往的感恩。

2005年转业到双流分局时,他对公安业务属于“门外汉”。从交警到巡警,再到社区民警,他一步步学起,兜里总揣着小本子,在群众纳凉的树荫下、商铺柜台边、田间地头记录情况。

凭着这股子韧劲,没几年他就把辖区1000多户人家的情况摸得门清,处理社区琐事也越来越顺手。商户们说“傅警官懂行”,居民们说“傅警官实在”,这个“半路出家”的民警,成了大家公认的社区警务“贴心人”。

扎根:带着“兵味”解民忧

傅乾金身上总带着股部队里的“较真”劲儿。部队教他的纪律性、责任感,到了社区里,变成了“事有回应”的实在。

兴福社区的王叔和张姨,为宅基地划分红过脸,差点动手。傅乾金连着三天跑两家:第一天听双方吵,记矛盾点;第二天找老人问旧例,查政策;第三天把两人叫到树荫下说:“都是老邻居,伤和气不值当。政策和老理儿都在,各退一步,还能互相帮衬。”最后两家各让半尺,划清界限。

下社区开展工作时,他也从不空手。要么揣着反诈宣传单,要么带着安全手册,念叨:“骗子装客服退款别信,出门倒垃圾记得锁门。”他常说:“部队里讲‘令行禁止’,到了社区,就是‘群众喊一声,咱就得应一声’。”这股从军营带出来的实在劲儿,让他成了社区里的“自家人”。

坚守:把“小事”守成“平安事”

傅乾金的警务日志上,记的都是“小事”,但在他眼里,群众的事没小事。

2024年7月13日下午,辖区居民周某急匆匆地跑来派出所:“我娃娃放学没回家,找了俩小时!”傅乾金让他坐下,问清孩子特征后,立刻叫上辅警张小普,兵分两路行动:一路调学校周边监控,追踪孩子去向;一路沿着学校到周某家的路,挨家问商铺店主,看路边玩耍的孩子。

监控显示,孩子跟两个同学往柑梓社区方向去了。傅乾金立即赶过去,果然在一条小路上看到三个小孩蹲在地上玩弹珠,其中一个正是周某的孩子。“你爸妈快急哭了。”他带着孩子到周家,周某握着他的手直抖:“太谢谢你了,我都快吓死了。” 他说:“孩子没事就好,以后让他跟家里说一声再出去玩。”

除了处理突发事件,傅乾金的日常更像个“社区管家”。木樨社区商铺多、人流杂,以前偶尔有电动车被盗、商铺被撬的事。傅乾金琢磨着:“防住了,就少出事。”

每天晚上九点多,无论刮风下雨,他都带辅警巡逻:看到没锁的电动车就锁好,商铺卷帘门没关严就提醒店主,车窗没关就联系车主。有商户起初嫌他“多事”:“我这店天天这样,没事。” 他笑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顺手的事,保个踏实。”时间长了,商户们都习惯了:“傅警官来了,该锁门了。”就靠这日复一日的“顺手事”,木樨社区连续几年实现了“零发案”。傅乾金说:“平安不是喊出来的,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责任编辑 -邓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