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2025 07/21 19:59:08

文化润疆践初心 石榴花开映天山——新疆政法学院“石榴籽”文化艺术团展开文化 惠民系列活动

字体:

盛夏七月,南疆大地瓜果飘香,文化暖流浸润人心。连日来,新疆政法学院“石榴籽”文化艺术团以艺术为媒,以爱心为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及周边团镇、县乡开展文化惠民系列活动,用10场文艺演出、7场公益行动、400余件爱心物资,在南疆大地绘就一幅民族团结的生动画卷,为“文化润疆”工程注入青春动能。

WechatIMG1820.jpg

文艺星火点亮基层  文化盛宴浸润民心

7月6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五十一团唐王古瓜节现场,新疆政法学院“石榴籽”文化艺术团的开场舞《我的未来式》以青春律动点燃夏日激情。这台汇聚歌伴舞、朗诵、民族舞蹈的文艺演出,既有《巴郎仔》的异域风情,又有《西去列车的窗口》的历史回响,更在《如愿》的旋律中实现两代人的精神对话。当清华大学学子与艺术团成员共同唱响《明天会更好》时,不同高校的青春力量在天山南麓交融激荡。

WechatIMG1821.jpg

作为系列活动的重头戏,7月12日,唐王城百姓大舞台收官演出将文化惠民推向高潮。新疆政法学院团委书记李菲菲介绍:“我们创新融入家风叙事,通过《等待》这首致敬‘两弹一星’元勋的朗诵,让邓稼先夫妇28年书信往来的故事穿越时空,在月光下完成精神传承。”现场观众曹惠玲擦拭着泪水说:“当听到‘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时,我仿佛看见大漠深处那些把青春献给祖国的背影。”

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四十九团海安镇百姓大舞台,新疆政法学院“石榴籽”文化艺术团与当地小朋友联袂演绎的古典舞《寻茶》成为亮点。看着孩子们稚嫩却认真地表演,艺术团团长陈立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感慨地说:“文化传承就像这杯茶,需要耐心培育才能溢出清香。”据统计,系列演出累计吸引近万名观众,线上直播观看量突破10万人次。

WechatIMG1822.jpg

公益行动传递温暖  石榴情谊扎根基层

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五十一团党员活动中心,新疆政法学院“石榴籽”文化艺术团副团长徐铭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带领成员们搭建起“爱心驿站”。他们提前半个月走访调研,针对当地妇女需求精准捐赠卫生用品,并开设生理健康课堂。维吾尔族妇女古丽握着团员张馨月(法学专业)的手说:“你们不仅送来物资,更教会我们科学护理知识,这是真正的关怀。”

在巴楚县阿纳库勒乡果勒买里村,新疆政法学院“石榴籽”文化艺术团成员王睿彤(法学专业)化身“艺术导师”,教孩子们用扭扭棒制作手工艺品。当看到维吾尔族小姑娘阿依古丽将作品命名为《石榴花开》时,她动情地说:“这些孩子就像待放的花苞,需要用心浇灌才能绽放。”活动累计发放爱心物资400余件,开展手工课堂12场。

WechatIMG1826.jpg

青春力量践行使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从《我爱你中国》的全场大合唱,到《我们都是追梦人》的青春誓言,艺术团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创作核心。主持团团长王陈世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主持中即兴加入双语互动环节,让各族群众在笑声中感受语言魅力。他说:“每次看到不同民族的观众手拉手跳舞,就是对我们最好的肯定。”

作为兼职团委副书记,陈石平老师全程参与活动策划:“我们创新‘文艺+普法’模式,在演出中融入民法典知识问答,让法律条文变成生动故事。”这种创新得到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文化馆馆长朱德霖高度评价:“文化惠民既要‘送文化’,更要‘种文化’,政法学院的实践为基层文化振兴提供了新思路。”

WechatIMG1823.jpg

薪火相传续写新篇  文化润疆永不停歇

当最后一曲《青春汇聚》在唐王城百姓大舞台落下帷幕,新疆政法学院“石榴籽”文化艺术团成员黄琪雅(舞蹈团团长)在朋友圈写下:“这个夏天,我们用脚步丈量南疆大地,用艺术播种团结种子。”

正如新疆政法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万朝林所言:“‘石榴籽’艺术团要成为文化润疆的轻骑兵,既要创作叫得响的精品力作,更要建立扎根基层的长效机制。”如今,新疆政法学院“石榴籽”文化艺术团已与五十一团等多个团场达成共识,计划每月开展“文化服务日”活动,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天山南北常开长盛。

从兵团到地方,新疆政法学院“石榴籽”文化艺术团用青春诠释责任,以文化凝聚力量。这场路程超千里的文化之旅,不仅为南疆群众送去精神食粮,更在各族青年心中播撒下团结奋进的种子,为新时代“文化润疆”工程写下生动注脚。(谢子良)

【责任编辑 -赵婧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