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赓续红色血脉,将红色精神融入检察职业信仰,近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乌鲁克垦区人民检察院参加33团拥军社区开展的“传承红色基因 筑牢信仰之基”主题党日活动。此次活动参加人员为社区党支部党员(含退休老党员)、包联党支部党员、援疆干部、辖区青少年共计42人。
“好日子是党的好政策给的,要一辈子跟着党走,绝不给党和政府添麻烦……”这是新疆尉犁县古勒巴格乡红光村“红色小院”的主人、维吾尔族退役军人吾甫·哈斯木常说的一句话。出生于1954年5月的吾甫·哈斯木系新疆尉犁人,于1971年1月应征入伍,1974年2月退役。先后担任新疆尉犁原塔里木公社一大队会计、队长、团委副书记。现为尉犁县人大代表,县“草根宣讲员”,古勒巴格乡红光村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等职务。
“捍卫祖国领土义不容辞!”在部队服役期间,吾甫·哈斯木努力践行“听党指挥 能打胜仗”的革命军人优良传统,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和同班的另外10名战士在边境线的雪地中连续奋战7天,他的身体被敌人子弹穿透,用无法描述的勇气坚持到战斗结束,彰显了“为祖国不惜生命”的誓言。因表现突出,先后5次被评为“五好战士”,他满身的伤痕伴随他一生,是他此生最光荣的“军功章”。自退役回到家乡后,吾甫·哈斯木埋藏自己的军功章,几十年来始终以一个军人的姿态,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家乡,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吾甫·哈斯木本有4个子女,其中3个孩子先后因疾病离开人世,他忍受中年丧子的打击,不但承担起抚养孙子的责任,同时还收养了一个弃婴,这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变得更加拮据。2014年被组织识别为贫困户,但他没有向党和政府提一句要求,年过半百的他开始自学木工、铁匠、电焊等技术,并响应县委的号召带头发展庭院经济,饲养蛋鸡、肉羊,依靠自己的双手脱了贫、致了富,于2016年退出贫困户行列。
参观新疆尉犁县长城博物馆是一次从历史碎片中触摸文明温度的旅程。长城不仅是军事防御的壁垒,更是不同文明碰撞、互鉴的见证。尉犁作为古西域的重要节点,正是这种“交融”的缩影——它既是长城防御体系向西的延伸,也是中原文化与西域风情相遇的十字路口。通过聆听解说员的讲解,让党员干部对中国的长城、烽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这座看似聚焦“长城”的展馆,实则巧妙地将长城的宏大叙事与新疆尉犁的地域特色交织起来,让“长城”不再是遥远的北方符号,而成为连接中国与西域的精神纽带。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全体党员在吾甫·哈斯木的领誓下,庄严地举起右拳,再次重温入党誓词。
“参加主题党日活动的意义,不仅在于回顾历史,更在于指引当下。作为一名检察人,应充分认识到检察初心和使命从来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次审慎的阅卷、每一次公正的讯问、每一次对弱势群体的帮扶中。‘红色基因’不是陈列的标本,而是要把它注入到检察工作中和具体办案环节里,把对党忠诚转化为办案时的严谨,把为民情怀融入检察的温度。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力争把每一次的感悟都化为实际行动,让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河北唐山援疆干部李新志说道。(鹿宏伟 李新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