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2025 07/17 19:17:25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规范涉企行政检查 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字体:

今年以来,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坚持问题导向、改革破题,聚焦企业反映强烈的检查频次高、流程不透明、迎检负担重等痛点问题,创新建立“庭州执法监督码”数字平台,推行“扫码入企”模式,构建“查前公示-查中扫码-查后跟踪”的全流程规范体系,力争全州涉企检查频次同比下降40%以上,实现优化营商环境与提升监管效能并重。

昌吉州.jpg

强化顶层设计,构建权责明晰的统筹机制。昌吉州坚持把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作为“强营商环境”战略的关键抓手,从全局高度统筹谋划,构建科学高效的监管体系。高位推动强保障。昌吉州党委常委会围绕规范涉企讲法学法、州人民政府常务会围绕国务院规范涉企检查意见解读学法,将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纳入年度重点改革任务清单和法治建设“十条措施”,明确“清单管理、综合监管、信用分类、数字监管”四大核心路径,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统筹、部门协同、县市联动”的工作格局。科学规划明方向。围绕“无事不扰、有事必应”原则,确立“三减三提”(减少检查频次、减少检查环节、减少企业负担,提升监管精准度、透明度和满意度)目标,梳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应急管理、消防等13个重点领域涉企检查事项125项,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依法立法促善治。着手制定《昌吉州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办法》(政府规章),以立法方式确立全州各部门涉企检查工作中应当坚守的原则、应当承担的职责、应当完成的任务、应当遵循的制度和应当遵守的要求。坚持“刀刃向内”改革,以政府职能转变释放市场活力;坚持“制度+技术”双轮驱动,确保规范执法常态长效;坚持“企业视角”优化服务,推动监管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健全制度体系,筑牢规范执法的制度根基。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构建覆盖检查全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体系。推行“综合查一次”改革。建立跨部门综合监管重点事项清单,将全州各执法部门121项高频检查事项整合为25项,针对同一企业涉及多部门检查的情况,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制定联合检查计划,实行“一企一表、多方联签”,大幅压缩检查频次,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建立“计划外无检查”制度。以妥善处理好“守住底线”和“完成任务”的关系为原则,以最大压缩入企工作频次为目标,制定全年行政检查计划。严格实施入企检查计划,非必要不在计划外入企检查,确需入企的一律报备。同时,鼓励各县市结合实际设置“行政检查静默期”,在压减检查频次的同时,压减时长。压实执法监督责任。在完善“伴随式”监督、案卷评查、重大执法案件法制审核等常态化监督的基础上,将涉企执法问题列入全州专项监督内容,着力破除涉企检查过度、乱检查、逐利执法、执法裁量不当、执法方式简单粗暴、执法不作为以及吃拿卡要等行政执法领域的突出问题。

推进数字赋能,构建智慧监管的新生态。以“互联网+监管”为突破口,以“试点先行、以点带面”为原则,搭建全州统一的涉企行政检查数字化监管平台。建设“庭州执法监督码”监督平台。整合各部门入企检查数据,打造集检查计划管理、任务派发、过程记录、结果分析于一体的涉企检查执法监督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生成企业“风险画像”和检查“效能画像”,对高风险领域实施靶向监管,对涉企执法问题突出的部门实施重点监督。建立“扫码入企”终端应用。通过建设小程序,实现执法人员身份核实、检查任务在线接收、检查结果推送和信用风险法律风险“双提示”等功能,使涉企行政检查全过程可追溯、结果可互认,增强行政检查的可预期性和透明度。深化“政企互动”数字服务。昌吉州司法局、工商联形成合力,建立覆盖两级的行政执法监测点123个,在全面挂牌的同时,为监测点开通执法问题“掌上反馈通道”,让执法问题直达行政执法监督机构,打消企业“不敢说”的顾虑,及时规范涉企执法问题。

今年2月以来,“扫码入企”智慧监管模式在昌吉州呼图壁县、吉木萨尔县试点取得一定成效,两县检查频次分别同比下降63.8%、75%,企业投诉量明显下降,满意度持续提高。(刘赛军)

【责任编辑 -赵婧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