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湖北省恩施市盛家坝镇龙洞河村箱子台院落,一条崭新的水泥硬化路蜿蜒至家家户户门口,30盏太阳能路灯在傍晚准时亮起,照亮了村民饭后散步的脚步。很难想象,不久前这里还是“雨天一脚泥,夜晚摸黑走”的景象。这场由村民自筹资金掀起的“修路装灯”热潮,不仅改变了箱子台的人居环境,更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龙洞河村激起了共建美丽乡村的层层涟漪。
如今处处是景
自筹资金修出“幸福路”,村民主动意识觉醒
“以前到了雨季,院子里的土路坑坑洼洼,老人小孩出门稍不注意就摔跤。”箱子台院落村民龙朝亮回忆起过去的出行难题,至今仍感慨不已。这个拥有45户村民的院落,其中28户此前未通入户公路,泥泞道路给日常出行、物资运输带来诸多不便,入户路硬化一直是村民的“心头盼”。
转机出现在2025年4月29日的一场院落会上。村民们围坐在一起算“明白账”:“硬化1.2公里入户路,材料费得40多万,咱们自己先凑,不够再想办法!”“我出5000!”“我捐30袋水泥!”你一言我一语中,在外务工的年轻人远程转账,独居老人揣着积蓄赶来,仅半个月时间就凑齐42万元。
资金到位后,村民们又自发组成“义务施工队”。男人们顶烈日挖路基、搬材料、拌混凝土,妇女们烧茶水、管后勤、照看工具,连腿脚不便的老人都搬个小板凳坐场边“监工”。“这是我们自己的路,每一寸都要修得扎实。”6月15日,最后一段路面收工,箱子台院落的所有入户路全部硬化完毕。
“晚上出门黑灯瞎火的,特别是老人小孩,很不安全。现在水泥路也搞好了,还是要把路灯装起来!”7月6日晚,箱子台院落再次组织召开群众会,商量路灯安装事宜。说干就干,第二天大家便自带工具,测量点位、开挖基坑。7月16日清晨,一辆载满路灯的货车开进箱子台院落,仅一天时间,30盏太阳能灯全部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当天傍晚,路灯亮起来了,不少村民搬着板凳在路灯下拉家常,久违的邻里温情在灯光中重新凝聚。
看着平整干净的水泥路从村口延伸到家门口,村民们脸上笑开了花。“路通了,心也通了。”该组驻组干部说,这场自筹自建的“修路行动”,让村民们明白:美好家园不是“等靠要”来的,而是自己动手干出来的。
群众会征求意见
从点到面掀热潮,清洁家园覆盖全村
箱子台的蜕变,像一束光照亮了全村。“人家能把泥巴路变水泥路,咱为啥不能把村子扫干净?”7月初,村“两委”组织其他院落的村民去箱子台“取经”,回来后,墨斗尺院落率先行动——村民们扛着扫帚、镰刀清理公路两旁的杂草,两天就让路边清爽了大半。
这场“清洁家园”行动迅速席卷全村。7月13日清晨,龙洞河村的山坳里处处是忙碌身影:枫香河院落的村民搬空墙角的杂物堆,黎家大院的村民清理路边杂草,孩子们跟着大人捡塑料瓶。“以前觉得垃圾扔路边没人管,现在看到大家都在扫,自己也不好意思乱扔了。”
据了解,自“清洁家园”行动开展以来,龙洞河村加强道路清扫保洁,清理积存垃圾和卫生死角,共组织村民开展集中清扫垃圾20余次,全村共硬化公路约4公里,清理卫生死角56处,村里还成立了2支“环保志愿队”,定期开展卫生巡查和环境维护。“现在走到哪都是干干净净的,住着心里舒坦!”村民们的幸福感写在脸上。
村民安装路灯
共建共享促振兴,美丽乡村焕发新活力
环境的改变,悄悄催生着更深层的变化。在枫香河院落,50多场院落会开成了“金点子会”,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琢磨出“民宿+藤茶”的发展路。通过争取项目资金420万元、群众自筹140万元,24户农房改造成特色民宿,425亩藤茶基地种起“致富叶”,还请来了专业团队设计景观、寨门、花带、步道串联起整个院落。“以前守着好山好水穷熬,现在游客来了,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民宿老板覃正胜笑着说。
乡风也在共建中悄然转变。村规民约里新增了“红白事简办”“垃圾分类”条款,村民议事会代替了“扯皮会”,谁家有困难,邻里主动搭把手成了常态。“上次我家盖偏房,邻居们主动来帮忙搬砖,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从一条路的硬化到一个村的焕新,龙洞河村的实践印证着:美丽乡村建设,从来不是“干部干、群众看”,而是要让群众成为主角。如今,走在龙洞河村,水泥路连起家家户户,路灯照亮条条山路,广场上的老人们聊着家常——这条由村民亲手铺就的“幸福路”,正通向乡村振兴的新天地。(段卫 谭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