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楚蜀大道上彩旗飘扬、人潮涌动,坪坝营林场中锣鼓阵阵,激情飞扬。一场“零碳马拉松”赛事——2025咸丰马拉松在此地激情开跑,来自国内外的1.2万名跑友用奔跑的脚步丈量“零碳足迹”。
本届赛事是一场速度与耐力的较量,更是一次践行绿色低碳与生态环保理念的有益探索,是湖北省首个成功举办的“零碳森林马拉松”。它为同类型体育赛事和大型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借鉴,也是一次以制度创新激活生态资源的积极尝试。通过将森林的生态价值转化为可量化、可交易、可反哺发展的碳资产,为长江经济带的绿色转型贡献了“咸丰经验”。
制度破冰:构建生态价值“度量衡”
“过去守着青山愁饭吃,如今森林呼吸也能生钱!”咸丰县国有坪坝营林场负责人邓伟抚摸着新栽的珙桐树苗感慨。
2025年1月,经专业机构核定,该林场5.8万亩森林在2020年-2024年期间的固碳量达到23.8万吨。这一数据表明,这片森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相当于减少了约10万辆家用轿车一年的尾气排放量。这一结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源于217个碳通量监测仪对乔木层、灌木层、土壤层的三维数据采集,以及中国林科院运用“生物量扩展因子法”结合遥感技术完成的12万组样本验证,误差率被严格控制在±0.8%以内。
这一成果的取得,得益于恩施州2024年10月发布的《“鄂西林碳”森林碳票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明确将国有林场的固碳量转化为可交易的碳票资产,并规定交易收益的20%将专项用于森林质量提升工程。
在咸丰马拉松的筹备过程中,赛事主办方与湖北省首个“碳汇超市”——恩施州“硒都林碳”小程序,通过认购森林碳票的方式实现了碳中和。第三方机构依据生态环境部《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对赛事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碳排放排查。排查内容包括参赛人员的交通出行、赛事现场的搭建布置、物资的采购与运输,以及餐饮和住宿等。经核算,最终确定赛事的碳排放总量为1312.54吨二氧化碳。这一数据为后续的碳中和行动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鄂西林碳”小程序作为与赛事主办方合作的重要平台,是我州立足自身丰富的森林资源,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新路径的生动实践。通过对林地、林木碳汇量进行专业监测核算、专家审查及主管部门审定备案,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贡献得以精准量化。咸丰县国有坪坝营林场作为首批碳票的诞生地,其生态价值实现了具象化与可交易化,为赛事碳中和提供了关键载体,让林场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有了更明确的方向与动力,也为赛事与森林生态建立了紧密联系,夯实了赛事低碳目标的基础。
与国内碳市场的标准化碳交易产品不同,“鄂西林碳”小程序精准适配了咸丰森林马拉松等本地大型活动的碳中和需求,实现了生态资源与赛事活动的无缝对接。咸丰县林业局党组成员、高科所所长向垚表示:“们将碳汇资金的95%直接反哺到我县森林建设上来,专项用于森林质量提升、再造林项目等生态工程,进一步巩固咸丰县的生态优势,增强森林碳汇能力。”
“鄂西林碳”小程序强化了多元联动,构建了生态价值实现体系。它与恩施州的生态旅游、硒品销售等产业深度融合,借助微信小程序搭建的数字化平台,形成了“碳票交易+生态旅游+硒品促销”的多维生态价值实现体系。
市场跃迁:碳票经济驱动绿色蜕变
4月11日,恩施硒资源国际交易中心的电子屏闪烁跳动。当日,咸丰县国有坪坝营林场签署委托协议,其23.8万吨森林碳汇正式进入市场化交易,成为湖北省首个生态产品捆绑销售案例。中国林科院专家朱建华评价称,恩施创新构建的“政府定规则、第三方核数据、平台做交易、市场促循环”机制,为山区提供了可复制样本。
广大参赛选手和游客的主动参与,也为“零碳马拉松”的成功举办注入强劲动力。赛事期间,众多参赛选手和游客通过小程序,积极参与碳票交易,享受当地特色福利,推动地区生态旅游与硒品销售等产业发展,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咸丰马拉松组委会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全方位宣传,向参赛选手、志愿者、工作人员及社会各界人士发出低碳行动倡议,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社交媒体上,赛事低碳话题热度不断攀升,相关新媒体和短视频的单个阅读量均突破万次。赛事现场,随处可见的低碳倡议海报和标语营造出浓厚的绿色氛围,引导大家积极践行绿色低碳行为。佩戴“零碳先锋志愿者”绶带的志愿者活跃在赛事的各个角落,他们分享碳票认购经验,传播绿色低碳理念,带动更多人参与绿色行动。在赛事起点处,主办方特别设立服务台,为参赛选手彩绘“硒都林碳”图案。选手们带着这些独特的彩绘,不仅为自己的参赛增添了一份个性,更是在无声地传递着零碳理念,让每一位观众都能直观地感受到这场马拉松的环保主题。此外,本次赛事还特别举办了“降碳先锋”挑战赛,使“赛事降碳,全民参与”的模式成为赛事的一大亮点,让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
全民参与:碳普惠打造绿色生活
低碳理念正借赛事深度融入社会肌理。在咸丰县城楚蜀大道,志愿者正指导居民注册“硒都林碳”小程序,“通过这个小程序,我们不仅购买了碳票,还能享受到旅游、住宿、餐饮等多方面的优惠,这种模式太吸引人了!”来自重庆的一名跑友兴奋地说道。赛事举办期间,众多参赛选手和游客通过小程序积极参与碳票交易,享受了很多福利,同时也为赛事碳中和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作为赛事碳中和的核心数字化工具,“硒都林碳”微信小程序集成碳票购买、碳汇量查询、个人碳账户管理、优惠权益领取等功能,用户可轻松完成碳票认购、查询碳汇量、记录绿色行动。平台通过“零佣金”政策吸引商家入驻,用户凭碳汇认购凭证可解锁景区门票折扣及民宿订房优惠,形成“减排-认购-消费”闭环,提高了用户参与积极性。
用户不仅可以参与零碳助力活动,还能通过小程序深入了解“双碳”政策、学习碳汇知识,从而提升低碳意识。赛事结束后,用户可继续关注碳账户动态,参与日常低碳行动,将绿色生活理念融入日常,成为连接赛事与大众、生态与生活的绿色数字桥梁,引领低碳生活新风尚。
“当我们得知赛事实现了碳中和,心中充满了自豪感。这不仅是对我们跑友的一次全新体验,也为环保事业贡献了一份力量。”来自武汉的一名跑友在完赛后感慨道。
“作为志愿者,能够参与到这样一场绿色赛事中,向大家传播低碳理念,我感到特别有意义。看到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响应,践行绿色行为,内心非常欣慰。”一名现场志愿者正分享自己的感受。全民参与的模式,让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成为赛事的一大亮点。
每场活动都可“碳”量,每次交易皆护青山。恩施硒资源国际交易中心总经理胡礼杰表示:“我们将持续优化‘硒都林碳’微信小程序的功能和服务,吸引更多用户参与碳票交易和低碳行动,打造全国领先的‘碳普惠’综合平台。”
鄂西林海郁郁葱葱,参天古木的年轮里,23.8万吨碳汇不仅是生态价值的量化成果,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制度化实践。当鄂西林海的风拂过长江经济带,这场始于碳票的绿色变革,正在为美丽中国书写新的范式注解。(胡俊杰 曾若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