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李家河镇回龙村,连片的烟田宛如绿色海洋,整齐排列的烟株在微风中泛起层层绿浪,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近年来,回龙村创新探索“产业联动、治理联抓、服务联动”的“三联融合”发展模式,通过整合资源、凝聚合力,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逐步绘就了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画卷。
产业联动 打造“金叶领航”产业共同体
6月24日,李家河镇回龙村种烟大户林红艳家的烟田里,村民正在清理田间的杂草。
林红艳是党员,也是村“两委”成员。今年她家种植烤烟30亩,全年需用工100个,可为村民提供劳务收入10万余元。
林红艳家的烟田是该村的“党员示范田”。为推动烤烟产业发展,回龙村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由党员示范带动设立“党员示范田”和“党员责任区”,村“两委”成员、驻村工作队队员、烟草技术员、种烟大户组成技术帮扶队,分组分片区包保烟农,解决育苗、种植、烘烤、仓储等技术难题。今年,针对原烤烟房破损的问题,还争取资金30余万元进行维修,实现烤能提升20%。
“我们建立‘党员+脱贫户’结对帮扶机制,6名党员种烟大户吸纳70余名脱贫户务工,年均增收3000余元。今年全村共种植烤烟2500亩,预计产值超1000万元。不仅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回龙村党支部书记辛文介绍说。
该村推行“烟叶+N”轮作模式,烟田闲置期种植土豆、红薯等作物,形成“烟秆还田—有机肥种植—养殖饲料”循环链。致富带头人李华清收购红薯、玉米等作物喂猪,养殖场年出栏生猪800头;永富酒厂采购玉米酿酒,实现“种植—养殖—加工”全链条增值。
治理联抓 构建“无讼无访”治理新格局
6月23日,在回龙村二组产业路施工现场,工人正在进行路面浇灌。
回龙村二组是烟叶主产区,该组的产业路仅能容三轮车通过,烟农运输肥料、烟叶十分不便。在今年年初的“金叶议事会”上,村民代表提出修建产业路的建议被采纳,村“两委”积极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产业路很快得以动工。
每月月初,回龙村都会组织召开“金叶议事会”,村“两委”成员、驻村工作队队员、党员、村民代表共同协商村级事务。“金叶议事会”开在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矛盾纠纷现场,林地纠纷、邻里纠纷、养老纠纷等问题都能得到及时化解。
村民朱某福有3个儿子,因养老问题发生纠纷。在“金叶议事会”多方调解下,三兄弟争着赡养老人,在当地传为佳话。
该村还划分了12个党员责任网格,实行“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党员网格员定期走访收集诉求,近三年化解矛盾纠纷20余起,实现了“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
此外,回龙村还充分挖掘和利用乡土人才资源,组建了一支由“五老”人员、乡贤等组成的调解队伍。这些乡土人才熟悉村情民意,在村民中具有声望,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情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去化解矛盾纠纷。同时,通过制订村规民约、开展民主协商等方式,让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增强归属感和责任感。
连续10年,回龙村无重大安全事故、无群众上访事件。
服务联动 打造“党员代办”服务生态圈
“你要的药买来了,愿你早日康复。”6月22日,回龙村党支部书记辛文为九组村民辛现成送上代购的胃药。
回龙村距离李家河集镇50余公里,每天只有一班公交车,村民购物、购药多有不便。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水平,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该村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的服务新模式。通过服务联动,设立“党员代办”服务站,为村民提供带药、带生活物资、顺风车、购车补贴等便民服务,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服务。
为确保“党员代办”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回龙村制订了详细的代办流程和服务规范。村民只需将要办理的事项告知代办员,代办员便会按照流程进行办理。在办理过程中,代办员会及时与村民沟通,告知办理进度,确保村民能够及时了解情况。对于一些紧急事项,村里还开通了“绿色通道”,优先办理,确保村民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据统计,该村年均为村民代办事项100余件。
除了常规的代办服务,该村还结合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服务。针对村里的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党员代办”队伍提供上门服务,帮助他们办理各种事项;针对村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村里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技术指导和帮扶活动,帮助村民解决困难。
回龙村将继续完善“党员代办”服务机制,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和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让更多村民享受到优质的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褚瑶瑶 徐兰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