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是天府之国普通的女性,为了藏区的法治建设,她们将理想燃烧在雪域高原:播撒法律的种子同时,在天地间书写自己大写人生。
邓代婷:用奉献浇灌法治之花
壤塘,有着“无律师县”之称。2024年9月,邓代婷受泰和泰律师事务所指派,毅然接过首批派驻律师重任,踏上了壤塘法律援助之路。
海拔约3200米壤塘县,湛蓝的天空与清新的空气构成一道四川盆地鲜见的风景。壤巴拉赛马文化节、业界同事的藏式婚礼…让我对在这片净土充满好感。当地大部分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均为泰和泰壤塘分所服务的对象。
援藏期间,邓代婷参加了20余次相关会议,为各单位审查合同200余份,出具法律意见书40余份,在行政机关开展了多次法律培训。当年11月,她在一场面向新进公务员的法律培训中,运用鲜活案例与互动问答,深入浅出地解析了行政诉讼法以及大家入职后可能面临的法律挑战,引起热烈反响。
与此同时,邓代婷先后为当地群众提供了20余次法律代书和50余次法律咨询。针对当地群众法律意识的淡薄,民间借贷纠纷、同居关系纠纷以及劳资纠纷频发问题,邓代婷和同事们一道,在当地司法局的紧密配合下,一个月内走遍了县域内11个乡镇,为当地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同时,处理了20余起法律帮助案件和刑事辩护案件。
“法律援助要深入基层,要加大宣传力度,要提升专业能力。”邓代婷表示,在各级州律协、省律协的支持下,壤塘的法治之花将更加绚丽多彩。
廖浣羽:以法律之光燃公益之火
作为四川锦凯(若尔盖)律师事务所的一名女律师,廖浣羽的援藏经历不仅是触动灵魂之旅,更体会出“援藏+公益”的伟大意义。
初到若尔盖,广袤无垠的草原、湛蓝如玉的天空、洁白飘逸的云朵,一切都令廖浣羽陶醉。然而,接蹱而至高原反应及干燥气候、语言障碍等,却让她面临巨大挑战。
在援藏期间,廖浣羽参与的一起涉及牧区妇女的离婚纠纷案件,让她难忘:当事人是一位长期遭受家暴的妇女,由于法律意识极其淡薄,面对家暴她始终感到无助和迷茫。廖浣羽了解情况后,全力帮助其办理离婚案,积极取证,与对方艰苦谈判和沟通,最终为这位妇女争取到了合理的财产分割。
在若尔盖,廖浣羽积极参与培养涉藏地区法律人才,举办培训班,定期为学员们授课,分享自己的办案经验和法律知识。让一批又一批法律工作者从培训班走出。
为当地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廖浣羽和同事们深入到县内各行政、企事业单位、各大中小学、各乡镇,开展了一场场丰富多彩的普法宣传活动和讲座。一次普法宣传中,一位当地群众详细咨询了很多生活中的法律常识问题后,难掩激动的向廖浣羽表示感谢。
“回顾这段援藏经历,我收获的不仅仅是工作上的成果,更是心灵的成长和对人生价值的重新思考。”廖浣羽说,在未来的援藏道路上,她将继续怀着对公益事业的热爱之情,坚守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
马蕊:山高路远与君同行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我跨越山海,奔赴一场与高原的约定,只因那里有他,有我们共同的梦想。” 马蕊说。
2023年2月, 马蕊的丈夫张志波踏上前往甘孜得荣县的路途,成为一名援藏律师。当时, 马蕊在四川某州司法局任职,丈夫援藏后,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 马蕊追随丈夫援藏的决心越来越强,经过一番内心的挣扎,她毅然决定辞去稳定的公务员职务,到藏区去。
同事们不解地问她:“放着体制内的安稳不要,去涉藏地区律所图什么?”。 马蕊笑而不语。她在心里念道: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唯愿心有所期,不负韶华。
来到得荣县, 马蕊遇到的第一课就是“适应”。位于甘孜南部的得荣县让马蕊的普通感冒险成肺炎,紫外线曾让她脸脱皮。
2024年国家宪法日这天, 马蕊与丈夫一道,带着法治宣传册走进太阳谷广场。有位八十岁的扎西老人颤巍巍掏出包了七层布的纠纷材料求助,此情此景,让马蕊感到震撼:藏区群众太需要法律了。夫妻两人“一唱一合”,用藏汉双语“同声传译”法律,为老人家分忧,直到其露出满意的笑容。
在一次为当地一国投集团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规培时, 针对藏区劝酒习惯,马蕊提醒说,保护员工免受过量劝酒压力,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不料话音刚落,与会的县领导竟带头鼓掌后,惹来全场热烈的掌声。
一次,一位贫困老人找到 马蕊,说他的子女不赡养他,他不知道该怎么办。看着老人无助的眼神, 马蕊心里很难过,决定无偿帮助老人诉讼,当老人拿到赡养费的那一刻,他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办公室里,当年那朵风干的格桑花仍在。回顾援藏经历, 马蕊表示无怨无悔。
梁方:雪域法治的燃灯者
2020年,梁方来到了甘孜州石渠县,成为了一名“援藏律师”。在被称为“生命禁区”的这里。 梁方开启了一段与自然抗争、与法治同行的征程。
初到石渠,高原反应便给了梁方下马威:头疼、恶心、失眠。持续一个月,梁方连走路都只能“蜗牛速度”。在零下45度的寒夜里, 梁方写下第一份案卷。
援藏第二年的5月18日,一场生死考验让梁方彻底蜕变:办理一起法律援助案件中,一同事因高原肺水肿命悬一线,面对“20小时风雪车程”与“次日未知航班”的抉择, 梁方决定冒险选择先送到玉树抢救。医生后来告诉她:患者肺部积水超三分之二,再晚半小时人就没了。
2023年法律宣传月,梁方踏遍23个乡镇,完成23场宣讲,进入2024年,她付出了两年报废两辆车、三次与死神擦肩的代价。
一次,当地一位母亲为高压电烧伤的孩子求助,但连3000元鉴定费都无力支付。家访时,梁方目睹了更心碎的场景:四个孩子蜷缩在10平米出租屋,老二失明瘫痪,手脚嵌着钢筋;母亲变卖房产、小店,靠每月1200元救济金挣扎求生。梁方为其垫付鉴定费后,发动社会力量为其签订五年帮扶协议。
当地一对父母挖虫草归来后,家园却因火灾化为灰烬,3岁幼子葬身火海。官司因证据不足两度败诉。梁方接到案子后,想法为这个破碎家庭争取到5万元司法救济金。这位父亲专门驱车700公里,为梁方献上哈达。
援藏六年,梁方共办理260余件法援案件,开展90余场普法宣讲,协调80万元捐赠物资,帮助30余户家庭重生。
许盼盼:将普法种子播撒雪域高原
许盼盼,一位出生在山东威海的姑娘,在北京德和衡(济南)律师事务所工作期间,到甘孜州道孚县旅游时,竟然与援藏有了不解之缘。
2021年初,得知道孚县没有常驻律师后,她在家人的支持下,做了一个令众人难以理解的决定:举家从山东搬迁四川,定居道孚——成为一名律师志愿者。
带着年仅3岁的女儿,许盼盼在道孚一晃就工作四年时间。期间,她除了向藏民们进行法律宣讲、解答各类法律咨询、代理法律援助案件、代理民商事案件,还担任多个政府部门的法律顾问等工作。
在道孚以来,许盼盼共解答法律咨询1300余人次,办理各类援助案件80余件,协助检察院妥善办理70多起认罪认罚案件,审理顾问单位合同320多份,出具法律审查意见书100余份、代写法律文书210余份,法律宣讲20余次。
作为道孚县教育局的法律顾问,许盼盼先后四次赴道孚县中学、县城关第一完全小学开展“送法进校园”专题宣讲活动,全力护航青少年法治健康成长。同时,借鉴好“枫桥经验”,有效地化解矛盾纠纷,将问题解决在基层,多次参与道孚县信访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为当事人提供免费法律服务。
“回顾走过的路,我克服了语言不通、条件简陋、交通闭塞、薪水微薄、两地分居等诸多困难。”许盼盼说,道孚的条件差,但自己乐在其中,“以用实际行动践行党员律师的梦想与使命,我已由一名‘观光客’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道孚人’”。(刘法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