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2025 07/01 12:13:47

湖北省恩施市:从少年李恩浩善举看教育实践

字体:

6月23日傍晚,湖北省恩施大峡谷沐抚广场上,8岁的李恩浩牵着2岁迷路女童的小手,在暮色中跋涉400米走向派出所的身影,被央视《新闻直播间》定格为新时代少年担当的生动注脚。这温暖一幕的背后,是恩施市以“五育并举”为抓手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系统实践,更是大峡谷中心小学深耕立德树人沃土结出的硕果。从家庭熏陶到学校培育,从课堂教学到社会实践,恩施教育人正以润物无声的匠心,在武陵山区构筑起培养时代新人的立体化育人体系。

 图片9.png

李恩浩获得好孩子卡

德育铸魂,让文明之花根植童心

“妹妹别怕,哥哥带你找警察叔叔。”李恩浩安慰女童的稚嫩话语,折射出的是超越年龄的责任意识。这份担当源于大峡谷中心小学“德育生活化”的精心培育——学校开设《我爱我家》校本课程,通过“红领巾志愿岗”“日行一善”公约等实践载体,让文明种子在日常行为中萌芽。当李恩浩在作文中写下“要守护峡谷的每一片云”时,校长胡忠深知,这颗文明种子已在德育浸润中生根。

恩施市将德育摆在“五育”首位,构建起“文化浸润—实践养成—价值内化”的特色育人链条。在大峡谷中心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升旗仪式集体诵读、“最美班级”评选等方式融入校园日常;“文明礼仪伴我行”专题教育中的“六个一”活动(看专题片、读文明书籍、写体会文章等),让知礼守礼成为学生习惯。更具创新性的是,恩施市推动开发《红色恩施》等15门校本课程,组织“清明祭英烈”“党员教师+少先队员”结对等活动,将本土红色资源转化为育人课堂,使革命精神如春雨般浸润童心。

家庭是德育的第一课堂。李恩浩的父亲在社区志愿服务中始终冲在前列,将“学习雷锋”融入家庭生活。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与学校推行的“家长讲坛”“家务劳动清单”形成育人合力。正如李恩浩母亲所言:“学校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我们家长也跟着参与社区服务,这是‘小手牵大手’的双向成长。”恩施市构建的“行政主导—学校主抓—家庭主体”家校社联动机制,让德育从校园延伸至家庭,形成文明理念代际传递的良性循环。

 图片10.png

李恩浩参加学校六一汇演

五育融合,构筑全面发展育人矩阵

李恩浩在班级中主动整理学习笔记分享同学、带领小组包揽“班级责任田”种植竞赛冠军的日常,展现的是五育融合培育下的综合素养。大峡谷中心小学推行的“4468”教育体系为此提供了制度支撑——四项纪律严抓课堂、课间行为规范,四个习惯系统培养文明卫生等日常行为,六种意识浸润培育安全环保等素养,八类行为专项治理形成长效监督机制,构建起立体化行为规范矩阵。

在智育方面,学校落实恩施市“高质课堂”建设要求,推进“316”与“学思行”课堂模式,校长带头深耕教学一线,通过教联体互研共进提升课堂质效。李恩浩遇到难题主动查阅资料、带动班级形成的浓厚学习氛围,正是智育落地的生动体现。而每周4节美育课、每天1节体育课的刚性保障,则让学生在“最美大课间”“强国有我”合唱等活动中绽放活力,该校此类活动曾荣获恩施市二等奖。

劳育塑形是恩施教育的鲜明特色。大峡谷中心小学开辟的劳动基地里,学生亲手种植玉米、红薯,在翻土施肥中体会“粒粒皆辛苦”;“扎染工作坊”让非遗文化在实践中传承。恩施市构建的“校园劳动+家庭实践+社会体验”三维体系,推动全市建成20个劳动实践基地,开发“峡谷清洁工的一天”等特色课程。李恩浩所在班级的“花坛小园丁”轮值制,正是通过劳动培养责任意识的缩影,周四“卫生日”评比栏上的流动红旗,激励着孩子们在集体劳动中收获成长。

 图片11.png

李恩浩在家里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帮忙妈妈炸油条

协同育人,绘就家校社共育同心圆

“李恩浩同学的善举,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同频共振的结果。”恩施市大峡谷风景区中心学校校长胡忠在表扬大会上的发言,道破了育人实效的关键密码。大峡谷中心学校制定的《“我是景区代言人”活动实施方案》等文件,将教育与景区发展深度融合,形成“认识大峡谷—宣传大峡谷—服务大峡谷”的实践链条。学生们走进景区担任引导员、解说员,在“小手牵大手”活动中引导家长文明待客,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村居”的育人目标。

恩施市创新构建的五维关爱体系为特殊群体学生撑起成长保护伞:“爱心小屋”让留守儿童感受亲情温暖,寄宿生管理机制营造家的氛围,学困生帮扶机制与教师绩效挂钩,特殊群体学生需求优先保障。这种全方位的关爱,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教育沃土中绽放光彩。正如李恩浩在帮扶学困生时所说:“看到同学解出难题的笑容,我比自己获奖还开心。”

师资队伍是育人质量的根本保障。恩施市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通过“三会一课”提升教师政治素养,健全师德考核机制,开展师德师风警示教育。大峡谷中心小学推行的“强师工程”,通过集中培训、典型引领提升教师专业能力,让党员教师成为育人先锋。大峡谷中心学校胡伦学老师整理编辑的《我爱大峡谷》校本教材,正是教师育人主动性的体现。

当李恩浩与同学们制作的环保提示牌在大峡谷七星寨观景台与云海相映成趣时,这道文明风景线背后是恩施教育“五育并举”的创新实践。恩施市出台的《劳动教育试验区实施方案》《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将“五育”纳入学校绩效考核,2025年计划建成3~5个省级研学基地、60所劳动教育特色学校,为全面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大峡谷中心小学计划将“应急情景模拟”纳入实践课程,正是对育人内容的创新拓展。

在“教育服务景区”理念引领下,大峡谷中心学校组织的“我为峡谷添份绿”植树活动、“清洁家园”行动,让学生在服务社会中提升素养。李恩浩在牵女童寻警过程中展现的冷静沉稳,与其参与学校组织的防拐骗演练、法治安全教育密不可分。这种将教育融入地方发展的实践,既服务了景区建设,又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锤炼能力,实现了教育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从恩施市峡谷深处到央视镜头的全国视野,李恩浩的故事是恩施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动缩影。恩施市教育局主要负责人说:“当每个孩子都能在五育浸润中成为‘眼里有光、心中有爱、脚下有力’的时代新人,我们就为民族复兴筑牢了根基。”如今,在恩施大峡谷的青山绿水间,五育之花正竞相绽放,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峡谷少年在全面发展的道路上向阳生长,为山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书写着鲜活答卷。(易继兵  胡俊)


【责任编辑 -邵俊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