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2025 05/30 11:37:09

湖北恩施市沙地乡秋木村:乡村振兴绘新景 移民村焕发新生机

字体:

地处湖北省恩施市东陲的沙地乡秋木村,以19.2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勾勒出高山、二高山、低山三级阶梯的独特地貌。这片富硒沃土滋养着5716亩耕地,1287户4159名村民在此安居乐业,其中移民群体达102户289人。依托青龙观、英家岩、玉峰山、白岩寨等一批得天独厚的特色旅游资源,秋木村深耕富硒茶叶、精品葡萄与红脆李产业,以“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乡风和”为发展轴线,构建起富硒茶园观光带、林果产业示范区、生态康养体验区等多功能板块,谱写出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2024年,该村以卓越的治理成效荣膺湖北省“美丽移民村”称号。

环境整治焕新颜 干群同心筑家园

村民王在耀正带领乡邻修整门前花圃 (2).jpg

村民自发改善环境

穿行于秋木村“老熊坡”示范带,蜿蜒的水泥路如白色绸带延伸向远方,道路两侧绿树成荫,错落有致的民居庭院点缀其间。在急弯处的施工现场,秋木村党总支书记何文忠正指挥着工程队加固堡坎:“这段路拓宽后,4.2米宽的物流车就能直达产业园,既保出行安全,又畅产业血脉”。据悉,为支持道路建设,村民贺文新毅然拆除自家猪圈,甚至将祖坟迁至他处:“党和政府帮我们修路造景,我们作为本地居民,更要以大局为重。”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正是秋木村环境蜕变的生动注脚。

沿着产业路前行,村民王在耀正带领乡邻修整门前花圃。这块紧邻“醉美秋木”宣传牌的土地,本是他的自留地,为了提升村庄文化品位,王在耀主动提出让地做花园,化作村庄的“文化客厅”。

“让出三分地,美了整个村!”王在耀的善举引发连锁反应,周边农户自发组建起环境管护队,定期清理垃圾、整治乱堆乱放,做到清理一处干净一处,打造清爽、有序、美丽的人居环境,“清洁家园”行动成效显著。

在安排使用推进移民资金时,秋木村委会充分征求农户的发展意愿,采用“以奖代补”机制,对老熊坡示范带一线开展美丽庭院改造。通过考核、评比,以实际成效和实际花费给予奖补资金,补贴资金共计40万元,涉及农户达到40余户,村民房前屋后焕然一新,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显著提升。同时,该村大力支持富硒小水果发展,利用省级移民美丽家园创建资金30万元,用以奖代补的方式发展葡萄100亩。

三步岩村组道路硬化现场 (2).jpg

村民硬化道路

基建攻坚破瓶颈 民生工程暖人心

“以前这条路雨天成‘泥汤’,晴天扬‘灰沙’,现在可算盼到头了!”站在新硬化的三步岩组公路上,村民王申如难掩激动。这条全长0.8公里的通组路,曾是制约当地发展的“肠梗阻”,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秋木村抢抓移民扶持政策机遇,统筹推进三步岩、五房组、香菇基地路段共约3公里村组公路应用 以奖代补的形式予以硬化,对老熊坡产业路段通过堡坎加固、急弯处拓宽等方式进行全面提档升级。如今,物流车辆可安全直达老熊坡产业园区茶厂、香菇厂等地,运输成本显著降低。

夜幕降临时,秋木村道路两旁,一盏盏太阳能路灯依次亮起,为归家的村民照亮前路。“以前走夜路像‘摸瞎’,现在路灯亮堂堂,心里踏实多了!”村民周吉国道出共同心声。群众的诉求就是行动的号角,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夜间出行难题,秋木村科学制定照明方案,在产业路等重点区域安装路灯70盏,构建起覆盖全域的照明网络。一盏盏亮起来的路灯,不仅照亮了村民的回家路,更在干群之间架起连心桥。

产业融合强动能 茶旅融合谱新篇

“我们正在打造‘1小时田园休闲圈’。”市卫健局驻村第一书记谭传科介绍道。肥田坝至老熊坡沿线,碎石步道与悬崖瞭望台相映成趣,田垄间茶树成行、果蔬飘香。每逢周末,多有周边市民来村赏农家景、住农家院、采农家菜、吃农家饭,“四季赏花、踏青登高、果蔬采摘、户外体验、康养避暑”的乡村旅游业态有效形成。通过整合省级移民美丽家园创建资金200万元,秋木村系统推进民宿改造、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宣传阵地建设等内容,累计实现289名移民户、4159名村民受益。

在硒妃茶厂至黄玉存山顶区域,2000米生态游步道蜿蜒而上,该村通过移民项目资金支持,在步道两边种植美化茶树苗,形成“茶在园中、园在景中”的立体景观带。每逢清明前后,五湖四海的游客纷至沓来,沉浸式体验“以茶为媒”的假日休闲新方式,乡村旅游经济在茶香氤氲中持续升温。

从环境整治到产业振兴,从基建攻坚到文明培育,秋木村以移民后扶政策为杠杆,撬动起乡村振兴的澎湃动能。这片沃土正以省级“美丽移民村”的崭新姿态,书写着新时代“富春山居图”的恩施篇章。( 向小青 龚彬冰)


【责任编辑 -邵俊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