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全院人员急救应急能力,切实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近日,湖北省公安县人民医院组织开展全面且深入的急救技能培训。参与人员不仅包括全院在岗医务人员,还涵盖返聘人员、劳务派遣人员、来院进修学习人员,甚至保洁、保安、物业等第三方人员也都参与其中,真正实现了医院各类岗位人员的全覆盖。
领导率先 开启培训序章
5月23日下午3点,在学术报告厅,一场面向全院各科室操作老师的集中培训拉开帷幕。培训受到医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院领导率先参与考核与实操演练,以“带头学、带头考”的示范作用,为全院树立“生命至上”的培训基调。
培训内容聚焦急救全链条核心技能,涵盖手卫生(重点讲解七步洗手法与“两前三后”原则及规范时长)、心肺复苏术(含急救药物运用和AED操作)、简易呼吸球囊辅助呼吸、心电图机使用、电除颤、气管插管术等,全方位覆盖急诊、病房、门诊等多场景急救需求。各科操作老师作为“种子选手”,在这里认真汲取专业知识与操作要点,为后续的科室及区域培训储备专业力量。
分区施教 精准滴灌强技能
集中培训后,培训进入“分片区、分岗位”的精准培训阶段。行管、后勤、保安、物业、派遣等不同岗位人员,均配备专属区域指导老师,实现“理论讲解+实操演练”的定制化教学。
各区域指导老师深入不同岗位人群中,依据不同岗位特点与需求,再次进行针对性培训。从理论知识的细致讲解,到实际操作的手把手指导,确保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充分理解急救技能的原理与操作流程。
现场直击各岗位“练兵”特写——
安保团队:认真揣摩心肺复苏按压的力度与频率,力求达到“深度5~6cm、频率100~120次/分钟”的黄金标准;物业人员:专注练习“仰头抬颌”开放气道手法,确保开放气道操作规范;行管后勤人员:在指导老师的手把手教学下,熟练掌握AED“开机-贴电极-听指令”的使用要点;手卫生专项培训:重点讲解“内-外-夹-弓-大-立-腕”七步洗手法,强调“两前三后”原则及洗手时长。
培训现场,保洁阿姨对着口诀认真练习洗手流程,后勤人员拿出手机计时校准揉搓时间,全员以“学必求会”的态度投入练习,形成“人人参与、个个实操”的热烈氛围。
严格考核 力求人人过关
培训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终止。5月24日至5月30日期间,严格的考核工作分片区、分楼层全面有序开展。针对标红科室及三年内新进人员,由指定指导老师进行一对一考核,聚焦操作细节,杜绝“走过场”。考核中,参与者以严谨态度规范操作,通过“考核-复盘-强化”巩固培训成果,实现“人人掌握技能、人人通过考核”的目标。
在七步洗手法操作考核中,该院感科主任黄巍逐一检查手腕褶皱处、指缝等易忽略部位的清洁度,对动作不规范者当场示范纠正。最终,所有参与者均以规范操作通过考核,手卫生合格率达100%,切实筑牢院感防控第一道防线。
据悉,此次急救技能培训以“高层引领+分区施教+严格考核”的闭环体系,推动全院从“被动参训”到“主动求知”的认知跃升,成为医院提升医疗服务品质、守护生命安全的关键实践。正如参与培训的保安师傅感慨:“掌握这些急救本领,既是守护患者的职责所在,更是能在危急时刻护住家人的‘生命盾牌’。”
从院领导班子率先垂范的顶层引领,到分岗位定制化教学的精准落地,再到逐人逐项的严格考核验收,每个环节都深植着“生命至上”的医者初心。下一步,公安县人民医院将把急救能力建设纳入常态化培训体系,通过周期性复训、场景化演练持续夯实全员急救技能,以专业担当构筑起守护生命的立体防线,让“公安人民的健康依托地”愿景在每一次急救响应中绽放温度与力量。(杨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