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2025 05/14 18:47:31

吐鲁番市人大常委会聚焦主责主线创新部署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字体:

新疆吐鲁番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聚焦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一次全会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及吐鲁番市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决定部署,牢记职责使命,聚焦主责主线,组织深入调查,紧密结合实际,创新研究出台了《关于紧扣主线 将共同体意识融入人大履职工作全过程 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在有形有感有效上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引导各族人民群众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强化政治理论武装,巩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基础

  一是加强政治学习。吐鲁番市人大常委会各级党组织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纳入学习规划和重点计划,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结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习近平《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著作,全面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等法律,认真学习《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读物》等书籍,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以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微信图片_20250514182426(1).jpg

二是扛牢政治责任。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及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全面落实市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规划、实施意见等系列部署,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突出增进“认同”目标,推进人大立法、监督、代表工作,把牢“四个机关”的要求,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质和精神四对关系,推动思想融筑、交流融入、发展融合、文化融汇和社会融洽,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担当作为。

依法立法普法执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基础

一是提供立法支持。充分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无论是出台地方性法规还是政策措施,都要着眼于强化中华民族共同性、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依法立法普法执法,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强化立法引领,制定立法规划,广泛吸纳民意,调动各方资源,修正《吐鲁番市葡萄干质量管理条例》;制定《吐鲁番市电动车停放充电安全消防管理规定》;调研《吐鲁番市促进光伏、风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条例》立法情况;创新协同哈密市制定《极端天气应对条例》;适时启动制定《吐鲁番市历史文化名城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条例》,提高立法质量,体现各民族共同利益。不断健全社会发展进步和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地方性法规体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法治保障。

微信图片_20250514182432(1).jpg

二是抓好执法检查。监督完善普法工作机制,落实常委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主任会议和常委会会前集中学法制度,动员人大干部、代表带头学习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律,参加宪法日、普法宣传周、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营造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法治氛围。组织爱国主义和民族宗教工作相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自治区宗教事务条例》等执法检查,引导各族人民群众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

依法加强人大监督,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础

  一是统筹多措监督。充分发挥人大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服务代表履职尽责,监督政府部门把主线贯彻到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加强政策监督,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报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一进”活动落地见效;开展专题调研,推进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加大执法检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实施情况监督,引导宗教界全面从严治教,依法加强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维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突出重点监督,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财政预算、决算、债务管控和国企经营情况报告,加快产业集群建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五大战略”提质升级,紧扣主线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夯实凝聚人心的物质基础。

微信图片_20250514182438(1).jpg

二是增进团结统一。组织人大代表视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带、点)、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示范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建设工程,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实的展示展播,增进各族群众“五个认同”。监督教育、民宗、文旅、文物、住建等政府部门,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青少年交流、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旅游促“三交”“三项计划”。坚持改革与法治协同推进,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乡风民俗、礼仪规范和日常生活,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服务代表履职担当,壮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群众基础

一是示范带动引领。充分发挥人大在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中的带头作用,加强思想引导、广泛凝聚共识,引导各族群众增进民族团结,共建美好家园。争取湖南人大支持,联合市委党校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履职培训班。结合实际举办演讲赛、报告会、研讨会和互学互促活动;组织代表到基层调研,提供监督线索,提出议案建议;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廉洁自律、公道正派、勤勉尽责,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是提高履职实效。动员人大代表发挥专业特长优势,围绕民族宗教、基层治理和“去极端化”等履职监督,加强历史、民族、宗教和文化研究阐释,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万名代表进万家”主题实践活动,认真落实代表依法履职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五个一、五带头、一促进”实践内容,引导各族群众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完善代表建议“转、交、办、督、评”五位一体督办机制,跟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自治区宗教事务条例》等执法检查报告审议意见和代表议案、建议落实,引导各族群众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共同走向现代化。

践行“四个机关”要求,打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组织基础

一是加强党的建设。认真贯彻“四个机关”的要求,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与人大机关学习教育、履职服务和党建及廉政建设同部署、同落实,两手抓、双促进。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整治突出问题,加强警示教育,以“严细深实”作风,改进会风文风,减轻基层负担,“学查改干促”并举,一体推进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作为识别干部政治素质的重要依据,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和民族地区干部“四个特别”要求,建设政治坚定、服务人民、尊崇法治、发扬民主、勤勉尽责的人大干部人才和代表队伍,努力建设“政治机关、权力机关、工作机关、代表机关”,提高依法履职能力。

微信图片_20250514182414(1).jpg

二是丰富实践活动。认真贯彻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决定,动员全市2410多名各级人大代表,发挥258个代表家、站和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开展“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前行—循足迹、看发展、感党恩”主题实践活动;开展改革攻坚年、服务提升年、基层建设年“三个年”活动,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五史”宣传教育。用好新闻媒体,营造浓厚氛围,深化“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巩固提升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大好局面。

三是深化交往交流。拓展国家机关联系代表、代表联系人民群众机制,加强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一委两院”联系群众制度。加大与湖南省及市(州)人大常委会联系,共建“石榴花”立法点、“石榴根”联络站和“石榴籽”代表室,推进两地人大干部、代表增强主线意识,深度交往交流交融。积极“走出去、请进来”,促进兵地融合发展,开展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成立10周年活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孙世锋)


【责任编辑 -赵婧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