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2025 04/22 08:25:35

陕西汉滨五里综治中心:构建基层治理共同体,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字体: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五里镇作为国家级重点镇与汉滨工业重镇,在快速发展中面临矛盾纠纷高位运行的治理困局。尽管此前已发挥人大代表、社会贤达、司法队伍等力量维护社会稳定,但“大案不多、小事不断” 的镇情始终未能得到根本扭转。

思路的转变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2024年初,五里镇组织镇村干部前往浙江考察学习“枫桥经验”,后经反复研讨,决定整合信访、综治、法庭、派出所、“两代一委”联络站等基层调解资源力量,全力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以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来访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整合资源,打造基层治理“中枢”

五里镇“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的建设突出“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走进该中心的服务大厅,受理、分流、处理、督办、反馈等群众来访窗口依次排开,信访、人民调解室、行业调解室、综合调解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中心主任由镇主要领导担任,并下设综合协调组、来信来访接待组、矛盾纠纷调处组、社会治安维稳组、督查督导问效组这 5 个工作组,综合运用诉调、警调、访调、民调、综合研判等多种手段,通过 “一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一体化运行、一揽子解决” 的模式,为群众提供涵盖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司法救助、诉求受理以及心理疏导等在内的全方位 “一站式” 矛盾纠纷调处服务。

以“一站式” 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为依托,高标准建成“一站式”综治中心,打造矛盾纠纷调处“终点站”。同时,五里镇坚持“党委统揽、政府主办、部门联动、司法保障”的原则,成立纠纷调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纳入工作计划与绩效考核体系,促使各部门协同合作,形成强大的治理合力。为确保诉求交办迅速、处置高效、反馈及时,中心还制定了限时办结制度:一般性咨询类问题原则上当日办结;对于来访群众,根据主要诉求事项区分轻重缓急,引导至指定窗口处理、登记,相关窗口现场解释能解答的问题,解释不清的则按照行业归口职责通知相关部门、村(社区)第一时间接待处理受理,并限期办结。

创优机制,提升矛盾解纷质效

为了构建完善的 “一站式” 服务工作格局,五里镇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机制。通过集中办公、现场解答、分散化解、定期回访、跟踪服务等方式,实现 “一站接待分流,菜单服务管理,限时办结事了,定期研判通报,督导问效追责”。

每周五,中心会对群众来访情况进行汇总梳理归类,深入分析信访、矛盾纠纷易发多发领域,以及重点群体、特殊人群的情况,并向分管领导和行业部门反馈。每月,中心会针对各村(社区)来访人数、频次、类型以及案件办理存在的问题及逾期情况进行全镇通报。中心依据处置数据,聚焦重要领域、重点部门、重要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诉求高发的案件,认真分析研究,找准问题根源,及时化解不稳定因素,切实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在中心右侧的墙壁上,设置了菜单服务管理照片墙,将镇领导班子成员照片、分管事项、联系电话及站办所主要职责、负责人照片、联系电话等信息一一公示公开,方便群众联系。正如镇党委书记晏荣军所说:“要切实做到让群众信任和满意,需要的不仅仅是耐心的首问负责制,还需要‘一站式’细心热心贴心的服务,以‘如我在访’的态度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真真切切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闭环思维,矛盾化解抓早抓小

五里镇始终将矛盾纠纷的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作为工作重点。镇村干部、综治网格员积极走进群众家中,深入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并就地化解。对于情节复杂、政策性较强的矛盾纠纷,组织多方力量共同介入,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

该镇率先在全市首创制定《矛盾纠纷调解“以案定补”实施办法》,自2021年7月起,镇财政每年划拨3万元建立矛盾纠纷化解基金。按照“一般纠纷每件补贴100元、复杂纠纷每件补贴300元、重大纠纷及信访每件补贴1000元”的标准,按照“谁调解,补贴谁”的方式对参与调解人员给予补贴,进一步鼓励激励村组干部、调解员、网格员、志愿者等参与信访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时介入矛盾纠纷处理。自“以案定补”工作机制实行以来,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及信访案件321件,共兑现“以案定补”奖励资金56000元。

从矛盾问题的主动发现、接访受理,到跟踪问效,五里镇 “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牢固树立工作闭环思维,时刻掌握工作主动权,确保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理念,实体化运行以来,共接待群众1700余人次,处理政策咨询、来信来访和调处矛盾纠纷219件,案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100%,信访量同比下降25%,法庭立案数同比下降15%,大量群众诉求得到妥善处理,全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一年多来,五里镇综治中心通过规范化建设与实体化运行,将工作重心由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转移,工作方向由受理诉求向服务群众转移,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从“独奏”到“合唱”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不断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真正实现了“只进一扇门,解决烦心事”的“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目标。(徐娟)

 


【责任编辑 -樘嘉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