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公安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实十周年”主题宣传活动之际,4月17日,中央及省市多家媒体聚焦西南民族大学武侯校区,该校警务服务中心作为全省高校警务服务中心建设的示范点,自2024年3月建成以来,通过创新工作模式、深化警校联动,正重塑着校园安全治理的新生态。
300㎡空间实现“一站式”警务服务
走进武侯校区警务服务中心,自助办证机、法律服务工作站、安全教育宣教区等功能区域动线清晰。6名校警常驻、2名户籍警察及5名执业律师轮值的“双轨服务”体系,让师生在300余平方米的精致空间内即可获得“一站式”警务服务。“从法律咨询到证件办理,不出校园就能解决所有问题,这个‘微型派出所’真是太便捷了!”法语系大三学生韦宾宾在体验自助办理身份证换领业务后表示。
在警务服务中心的法律服务工作站内,一名学生正在就演唱会票务购买纠纷与校外兼职权益保障问题向值班律师咨询。“每周二我们安排执业律师现场坐班,提供面对面咨询服务。”正在值班的驻点律师龙艺介绍,该工作站除日常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外,还会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宪法宣传周等节点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开设主题讲座,宣传与师生工作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
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办学全链条
依托警务服务中心,该校在武侯区和双流区选聘42名公安干警担任“法治辅导员”,覆盖全校25个学院。“法治辅导员”通过入驻微信群、主题班会等形式,常规开展反恐防暴、禁毒防诈、法治宣讲等专题教育。
“国家安全与我们的生活交织,它需要被讲述,被传播,被铭记。”计算机学院大二学生杨熠晨作为学校国家安全教育宣讲团骨干,带着“道中华之美,铸国安之盾”的使命,将宣讲足迹从本校延伸至清华大学、西昌学院等国内各大高校,深入社区院落播撒安全种子。她动容地说:“当看到台下白发苍苍的老人和稚嫩的脸庞时,我深刻体会到维护国家安全需要代代传承。”
据了解,西南民族大学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办学实践,通过成立国家安全教育教研室、打造国家安全学学科团队、成立实践基地、组建师生宣讲团、开展系列文化活动等举措,构建了“学科-课程-实践-研究”一体化育人体系。西南民族大学党委保卫部部长李冬祥介绍,警务服务中心运行的一年多以来,已为师生提供法律援助及咨询20余次,举办各类安全教育活动100余场,切实将安全教育融入办学全链条。
全省高校推广“警校共育”新模式
作为教育大省,四川高校规模位列全国第五。近年来,四川省公安厅紧扣公安工作现代化转型主线,创新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全省139所高校全面推进警务服务中心(站)标准化建设。截至2024年底,所有中心(站)已投入实体运行,构建起“预防-处置-教育”闭环管理机制。目前,各中心累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宣讲600余场、法治思政活动820余次,依法处置涉校行政、刑事案件30余件,完成校园环境综合整治290余次。
“高校警务服务中心不仅是警务服务前移的创新举措,更是国家安全教育的实践平台。”四川省公安厅民警廖高斌表示,这种警校共育模式正在全省推广,通过科技赋能、机制创新、文化浸润,让国家安全观教育真正走深走实,为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在校园阵地夯实根基。(玉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