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群众“家门口就业难”问题,四川省万源市青花镇以“村村有岗、户户增收”为目标,创新构建“镇村联动、政企协同”就业服务模式,深挖岗位潜力,优化就业服务,让群众实现“出家门、进厂门、顾老小、挣现钱”的美好生活愿景。今年以来,全镇累计开发就业岗位500余个,带动80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户均年增收超2000元。
党建引领强统筹 筑牢就业“压舱石”
青花镇将“村村有岗”列为“一把手工程”,成立由镇党委书记挂帅的“岗位挖潜专班”,制定《岗位开发动态清单》,明确“一村一策”开发路径。通过“支部联产业、党员联农户”机制,组织党员干部入户摸排劳动力底数1.2万余人次,建立覆盖全镇的就业需求台账,精准匹配岗位供给。
立足“茶、煤、工业”三大产业优势,该镇深挖岗位潜力:依托万亩茶园、西部制汇能源有限公司等载体,开发茶叶采摘、卸煤工等岗位200余个;整合护林、巡河、护路等公益职能,设置生态管护岗114个;结合基层治理需求,增设矛盾调解、文化宣传等“微岗位”30个,惠及留守妇女、弱劳力等特殊群体。同时,全面盘活闲置资产,摸排闲置教学、办公用地2000余平方米,为后续岗位开发奠定基础。
靶向服务提效能 织密就业“保障网”
针对岗位技能需求,青花镇开设“茶艺师培训专班”“生态管护技能课堂”等,邀请农技专家、企业骨干送教下乡,累计培训600余人次,实现“培训一人、上岗一人”。
以“互联网+就业”畅通信息渠道,通过QQ群、微信群等发布岗位信息13期,推送就业岗位500余个;举办“万亩茶园邀您采”专场招聘会,促成400余人就近就业。同时,联合市公交公司开通采茶公交接驳专线,解决300余名采茶工通勤难题;成立“零工之家”服务平台,化解用工纠纷20余起,满意率达100%,切实保障务工者权益。
机制创新激活力 拓宽增收“新路径”
青花镇推行“企业供岗+集体派岗+群众竞岗”模式,与5家企业签订“订单用工”协议,吸纳120余名群众“家门口就业”;依托村集体流转土地300亩发展车厘子种植基地,设置管护、销售等岗位,带动户均增收2000余元,形成“薪金+租金+现金”三金增收模式。
聚焦困难群体兜底保障,通过“公益岗位+临时救助+志愿服务”组合拳,安置206名弱劳力就业,人均年增收1000余元。此外,引进毛绒玩具加工厂、志禾生物科技等企业,盘活闲置厂房3000余平方米,新增就业岗位100余个,助力群众户均增收超1万元,实现“沉睡资产”向“增收活水”的蝶变。
据介绍,下一步,青花镇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就业服务,完善岗位开发长效机制,拓宽就业帮扶覆盖面,推动“村村有岗”模式走深走实,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代世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