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近年来,湖北省荆州市沙岗镇创新推行“微网格+微治理”模式,将禁毒工作融入基层治理“毛细血管”,通过织密防控网、培育细胞工程、点亮暖心工程,走出一条具有乡村特色的禁毒之路。
网格赋能:构建全域防控体系
清晨6点,薄雾未散。微网格员张白羽已戴上红袖章,背着装有禁毒宣传册和禁种承诺书的挎包,开始了每日3公里的巡查。在沙岗镇,146名像他这样的微网格员,构成了禁毒工作的“神经末梢”。
“发现可疑植株立即拍照上传,半小时内必须响应处置。”沙岗镇政法委员孙健介绍,通过建立“镇-村-户”三级联动机制,全镇98%的农户签订了禁种承诺书。今年4月,正是罂粟幼苗生长期,张白羽在巡查中发现王某家菜园里的可疑植株,第一时间启动处置流程,成功铲除罂粟幼苗16株。这已是该镇今年通过网格巡查破获的第3起非法种植案件。
在沙岗中学禁毒教育基地,学生们通过观看禁毒警示片,制作禁毒手抄报,了解到毒品的危害。这些“禁毒小卫士”利用周末组成宣传小分队,将禁毒知识传递到田间地头。“我们不仅要‘扫毒’,更要‘种善’。”孙健说,通过将禁毒宣传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防毒意识扎根乡土。
文化浸润:培育禁毒文明基因
“各位村民请注意,今天的‘村村响’时间到了!”每天傍晚五点,沙岗镇的197个应急广播准时响起。不同于传统说教,这里的禁毒宣传充满“泥土味”:“罂粟花开美如画,换来的是铁窗生涯”、“毒品是个无底洞,多少家庭被掏空”等方言段子,让村民在笑声中接受教育。
集镇农贸市场的“禁毒流动宣传车”成了最热闹的摊位。工作人员用“麻黄草变摇头丸”等案例讲解毒品危害,发放印有禁毒标语的围裙、购物袋。菜农陈大叔主动将宣传资料贴在摊位前:“以前总觉得毒品离咱远,现在知道连感冒药都不能乱吃。”
家庭是禁毒的第一道防线。该镇开展“无毒家庭”创建活动,通过“三个一”行动(一次禁毒培训、一份家庭公约、一场亲子绘画赛),将禁毒理念融入家庭教育。目前已有236户家庭获评“无毒示范户”。
暖心帮扶:重塑人生希望之光
“感谢政府给我新生!”戒毒康复人员刘某在拿到公益性岗位聘用书时,眼含泪光。沙岗镇建立“一人一策”帮扶机制,今年已协调25名戒毒人员参加技能培训,帮助13人实现就业,8户家庭纳入低保。
在社区戒毒康复中心的“心灵驿站”,工作人员刘厚峰正在与戒毒人员谈心。“我们不是要给他们贴标签,而是要帮他们重建社会关系。”目前,已有17名戒毒人员成功回归社会。
最动人的风景在红军广场。每天傍晚,50岁的宋琴琼带领22名队员组成的“梦之舞腰鼓队”敲响定制的“禁毒腰鼓”,鼓面“健康人生 绿色无毒”的标语在夕阳下格外醒目。“现在打腰鼓都要讲禁毒,我们中年人也要跟上新时代!”这位广场舞爱好者边敲鼓边笑着说。队员们的鼓槌红绸带上,“远离毒品”的字样随着节奏跃动,成为乡村振兴最生动的禁毒宣言。
从“不敢毒”到“不想毒”,从“要我防”到“我要防”,沙岗镇用“微治理”书写着禁毒大文章。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田野,禁毒社工的身影、网格员的足迹、孩子们的童谣,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无毒画卷。正如该镇党委书记路铭亮在禁毒誓师大会上所说:“禁毒没有旁观者,你我皆是主人翁。让我们用每一个微小的善举,共同守护这片无毒的净土!”(鄢明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