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2025 03/15 15:34:20

守正创新,探索文明实践的“中医答卷”——湖北省荆州市中医医院多彩文明实践活动惠民更悦民

字体:

近日,湖北省荆州市中医医院杏林楼一楼大厅内熙熙攘攘,好不热闹。义诊区,市民们排起长龙,或咨询或问诊于心仪的专家;中医药茶饮区,药香袅袅沁人心脾,市民们细品慢酌,倾听中医师讲解“因人施茶”的养生功效。

“这样的活动我们都喜欢,希望以后能多办!”家住沙市区王板桥社区的62岁王姨妈,端着一杯养生花茶笑着说。

1.jpg

“弘扬雷锋精神,传播志愿薪火”的文明实践活动现场

这是该院组织开展“弘扬雷锋精神,传播志愿薪火”的文明实践活动,现场提供健康科普、义诊、中医药适宜技术体验、中医药茶饮品尝、中药香囊制作等多种服务。

该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邓黎介绍说,自2023年该院成功入选荆州市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以来,院领导高度重视,强化责任落实,紧扣“让中医药服务惠及更多百姓”的目标,做好“文明实践+”文章,在文明实践与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合上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建好一个阵地  拓展服务空间

去年国庆节,该院在“杏林楼”举办的“医心为民,本草护航——国庆送健康,共筑中医药强国梦”主题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除体验刮痧、药罐、耳部贴、针灸、推拿、艾灸、中药熏蒸等中医技术外,不少人在现场还跟着医护人员练起了八段锦,感受这一古老健身技艺所蕴含的养生哲理。

2.jpg

八段锦养生功法展示

该院在基地建设之初,便将“杏林楼”定位为文明实践的主阵地,整合学雷锋志愿服务站、中医大讲堂、名医堂、康复治疗中心、中医养生功法展示区、学术报告厅、院史馆等场所资源,作为文明实践基地的不同功能区进行标准化建设,形成“点面结合、共享服务”的空间格局,常态化为患者和群众提供文明实践服务,确保大家进入医院就能随时随地感受到文明实践就在身边。

阳春三月的沙市中学“百草园”,艾草、牡丹等植物已开始发芽。同样,华中师范大学附属荆州高新区学校“中药种植实践基地”的中草药,也在春风中苏醒。

学校是医院拓展阵地建设的重点。邓黎介绍说,该院与沙市中学共建“校园中医药文化基地”,首创“双师型”“双线型”教学模式,打造集教学、实践、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医药文化教育平台。通过开设中医药“校本课程”、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深化中医药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让中医药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得以传承。

激活一支队伍  汇聚专业力量

早在2006年,该院便立足中医特色,凝聚“医院-职工-群众”三方力量,积极发挥医疗卫生和中医药行业优势,成立由知名中医、党员干部、团员青年组成的“荆州中医”志愿服务队。如今,这支队伍已成为该院文明实践活动的骨干力量。

“叔叔、叔叔,它是怎么发药的,它有眼睛和鼻子吗?”

“我们的发药机器人不仅有聪明的大脑和慧眼,还有长长的机械手臂呢,可以又快又好地完成发药任务。”

去年6月27日,该院巾帼志愿阳光站联合医院妇委会、药学部组织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华小药师,共赴杏林约》职业体验亲子探秘之旅活动。神奇又有趣的“小药师”职业体验探秘之旅,让小朋友们感受到中华医学博大精深的魅力,增强了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3.jpg

“小药师”在医生指导下制作药丸

截至目前,该院共有文明实践志愿者1147人,累计服务时长达2.5万余小时,常态化开展系列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健康保障,实现中医药文化全生命周期全覆盖。“荆州中医”志愿服务队多次获评荆州市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先后有134名队员获得“荆州市中心城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先进个人”“最美志愿者”“优秀志愿者”、湖北省“疫情防控一线”等荣誉。

抓住一条主线  服务百姓需求

去年8月15日晚,“夜话岐黄,共享药香”荆州市首届中医药文化夜市在沙市码头火爆开市。

活动现场,知名中医专家现场坐诊,为市民提供体质辨识、火龙罐、推拿等服务,让市民亲身体验中医的神奇疗效。中医药香囊制作DIY活动中,市民们在医师的指导下,亲手制作香囊,体验中医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现场还开展多场健康讲座,专家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冬病夏治、中医养生等知识,市民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点头称赞。

4.jpg

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现场

该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谭小平认为,文明实践必须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突出群众主体、群众受益。该院制定了以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为主线,坚持“走出去”服务更多社会大众的方案。于是就有了“中医夜市”活动,就有了在沙市码头、吾悦广场、万达广场等人流集中区域的“出摊问诊”。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广大群众在沉浸式游园模式中看名医、吃健康、玩养生,近距离感受源远流长的中医药文化魅力。

该院还先后与荆州区双马村、拍马村,沙市区枪杆村等3个全国文明村,以及部分省级文明村镇结对帮扶,开展“送健康”文明实践主题活动,为群众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的中医药文化服务,推动文明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培育一批项目  打造实践品牌

去年11月29日,该院组织专家走进荆州区老南门广场,举办膏方养生义诊专场活动。医生们现场把脉问诊、辨证开方,为居民们量身打造养生“膏”招。

5.png

膏方养生义诊专场活动现场

这是该院精心培育的四大文明实践项目品牌之一——中医药文化“六进”项目的日常活动场景。

如今,这些文明实践项目品牌已初见成效,颇受好评。中医大讲堂项目已开展600余场次,致力于宣传科普保健操、穴位按摩、中药茶饮等中医药保健知识,增强市民健康管理意识;中医养生功法带教推广项目,已开展活动220场次,在院内院外传授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养生功法,提高全民综合健康素养;中小学生中医夏令营项目,组织中小学生走进医院,现场体验中药丸剂和中药香囊制作,近距离感受中医文化的独特魅力,种下传承中医药文化的“种子”。

两年多的探索,该院的文明实践工作不仅很好地满足了群众的多样化需求,也为中医药振兴发展厚植文化土壤,找到了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的新路径。

谈到深化拓展文明实践工作,该院党委书记黄江荣表示,文明实践是一项常态化工作,必须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该院将不断推动中医药保护传承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度融合,用心用情讲好中医药文化的新时代故事,把文明实践做成群众愿参与、能受益、真点赞的民生工程。


【责任编辑 -马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