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五里镇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综合服务大厅里,“信访接待”“矛盾调解”“法律援助”等服务窗口有序运转,调解室则传来阵阵恳谈声。作为汉滨区首个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五里镇通过打造“全要素治理枢纽站”,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矛盾化解、法律服务、民生解难”一站式服务,实现95%以上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
标准化筑基:从“分散作战”到“集成作战 ”
针对基层治理资源分散、响应迟滞的痛点,五里镇按照“六个一”标准重构综治中心:一个300平方米的实体化阵地整合司法所、信访办、五里法庭等多个部门;一支由镇平安法治办牵头的12人专班队伍实现常驻办公;一套涵盖矛盾调处中心日常运行的工作模式;一张网络系统联通全镇网格;一本民生诉求登记册全程跟踪办理;一批“乡贤评理堂”“田间调解队”等本土品牌充实力量。如今,群众反映问题不用到处跑,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就是五里镇上的‘治理会客厅’。
一站式解纷:三级闭环让矛盾化解在“家门口”
在实体化运行中创新“三级过滤”机制:村级网格员每日巡查收集苗头问题,驻村民警、法律明白人每周入村“坐诊”,镇级矛调中心设立信访接待岗、法律服务咨询岗、矛盾纠纷调处岗、社会治安维稳岗、心理咨询服务岗、两代一委联络岗6个岗位,根据诉求事项对应登记处理,而针对复杂事项则启动“1+N”联调——1名分管领导牵头,涉事站所、村干部、人大代表、专职调解员共同参与,限时办结事了,时限不超过15个工作日,复杂问题不超过60天,以争取做到“纠纷不出组、矛盾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该中心运行以来,纠纷化解周期平均缩短至3天。
本土化创新:乡音乡情织密平安网
立足乡村熟人社会特征,构建“法治+德治+智治”融合治理模式,聚焦农村多发的土地流转、婚恋家庭等纠纷,培育特色调解力量:在各村(社区)储备“法律明白人”人才库,组建专业能人调解队、乡贤议事团等特色队伍,用乡言乡语调解以提升沟通效能。在化解纠纷时,将法理阐释、乡规民约、产业关联、情感纽带、利益平衡有机结合,并用乡亲听得懂的“地头话”讲清法理人情。
如今,五里镇通过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不仅实现了“物理空间”的整合升级,更催生了基层治理效能的“化学反应”,从接访窗口延伸到田间地头的服务半径,从程式化办公转变为带露珠、沾泥土的调解方式,从辗转多个部门到一站式服务的主动服务。该模式下,矛盾纠纷调解更加顺利,群众更能耐心坐下解决问题。自中心运行以来,共接待来访群众1600余人次,处理政策咨询、来信来访和调处矛盾纠纷191件,案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100%,信访量同比下降25%,法庭立案数同比下降15%,实现了“只进一扇门,解决烦心事”的工作目标。(党信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