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市公安局新津区分局,有这样一对师徒,她们既是“老乡”,又是“好姐妹”,她们在工作中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在生活中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她们就是信通科的李秋菊和巡警大队的唐培烜。她们的故事,要从去年夏天说起。
相逢一笑是前缘
“你是新来的民警吗?第一次来办案中心吧?”热情、温暖,是唐培烜对李秋菊的第一印象。
李秋菊(左)与唐培烜(右)
去年夏天,刚刚加入警队的唐培烜被抽调到办案中心,支援配合完成一桩诈骗案的讯问工作。初来乍到的唐培烜,对办案中心的程序一头雾水,看着大家东奔西走的忙碌身影,她呆站在原地,显得有些局促。同样被抽调的李秋菊见到这一幕后,立刻上前了解她的情况,为她提供帮助并传授讯问技巧。在李秋菊的耐心指导和言传身教下,唐培烜逐渐上手,按时保质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临走时,李秋菊笑着对她说:“以后常联系,有什么需要帮助的,随时可以找我,加油!”
去年八月,在分局举行新民警见面暨师徒结对座谈会上,唐培烜惊奇地发现,自己对面坐着的正是上个月帮助过自己的秋菊姐,这时唐培烜才意识到,原来故事的开头早就在不经意间开始书写。在分局的精心安排下,李秋菊和唐培烜正式结对成为“师徒”,“师傅,咱们俩可真有缘分啊。”结对仪式结束后,唐培烜笑着说道。
更为有缘的是,师徒二人老家都在四川遂宁,是实打实的“老乡”,正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虽然她们身处不同的部门,但在之后大大小小的任务活动中,总是能看到师徒二人并肩作战的身影。
新警徒弟初长成
“走,有空的话跟我去调解个纠纷。”靠谱能干、令人安心,这是唐培烜对李秋菊的第二印象。
李秋菊从事基层基础警务工作,日常警务非常繁忙,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带动徒弟快速成长,是她经常思考的问题。因此每当遇到矛盾调解、巡逻走访等工作时,她总会叫上徒弟一起,让唐培烜在实践中得到充分锻炼,并根据唐培烜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声提醒,还会在事情结束后进行复盘。就这样,师徒二人在工作上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形成了亦师亦友、亲密无间的师徒关系。
2024年9月,她们一起策划“我是反诈宣传员”反诈宣传进广场活动,在写策划时,李秋菊告诉唐培烜:“策划不求高大上,但求谨慎仔细,你要多角度考虑,踏踏实实做好每一步流程。”她耐心地为唐培烜讲解每一步需要考虑安排的事项,在师徒二人共同的努力下,反诈宣传活动顺利开展,通过现场问答、反诈案例分享、反诈标语送平安等环节,师徒二人和现场群众打成一片,笑声不断,活动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想不想给小朋友讲讲课?”2025年3月,李秋菊给唐培烜发了一条微信消息。作为一名“菜鸟新警”,唐培烜多少有点不自信,见状,李秋菊鼓励道:“凡事都有第一次,不去尝试,怎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呢?别怕,我会帮你的。”
在师父的鼓励和帮助下,唐培烜积极准备,提出了许多自己的想法,师徒二人分工合作,李秋菊负责对接联系学校、确定上课主题,唐培烜也积极准备课件,刻苦练习。
活动当天,准备充足的唐培烜站在主讲台上侃侃而谈,李秋菊站在台下,笑着朝她伸出了大拇指。在热烈的课堂气氛中,师徒二人顺利完成了校园法制讲座,获得了师生的一致喜爱。
“那天见到她站在台上独当一面,我感觉很满足!”看到徒弟一步步成长,李秋菊感慨地说道。
知心知意共成长
善良,贴心是唐培烜对李秋菊的第三印象。李秋菊从不让唐培烜叫她“师父”,而是让徒弟叫她“秋菊姐”,而在半年多的相处时光里,李秋菊也正像姐姐一样关心爱护着自己的徒弟。无论是生活的大事小事,李秋菊事事关心着唐培烜,生怕这个“妹妹”不能快速融入新环境。
“秋菊姐,你在我这个年龄的时候也会想很多吗?不会感到困惑吗?”在日常工作中处理辖区群众矛盾纠纷时,唐培烜会因为调解经验较少导致工作心理压力大,李秋菊总是化身“知心姐姐”不断为她加油打气,耐心开导,切实当好徒弟的“引路人”、业务上的“带班人”、生活上的“贴心人”。
有一次,唐培烜在出警时遇到了家庭纠纷,那是一个重组家庭,父母没有给予女儿足够的关注,女生因此患上了抑郁症,经常与母亲爆发激烈的肢体冲突。
“我清楚地知道这个家庭的问题所在,但我能做的却很少。”面对徒弟的无力和伤心,李秋菊告诉她:“我入警学到的第一课,就是我们首先要学会原谅自己的微弱,有一份光,便发一份热,你已经做的很好了。”
就这样,师徒二人时常谈心交流自己的感受,唐培烜从李秋菊身上获得了前行的力量,李秋菊也从唐培烜身上看到了自己刚入警时的初心。
警徽荣光、薪火相传,师徒二人在不断的“闯关”中得到历练,一个个新民警的成长背后,是一代又一代新津公安人血脉的延续、信仰的传承。在未来的日子里,她们将继续携手,共同书写更多属于她们的、属于新津公安的精彩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