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2025 03/02 09:59:09

湖北恩施:从垃圾山到“共富花园”的生态密码

字体:

2月24日,春风轻拂湖北省恩施市白果乡下村坝村塘里堂外,连片的油菜嫩苗在微风中泛起绿色波浪,“多如”园里1万余株多肉植物在阳光下舒展身姿。曾经的一座小荒山,如今蜕变为网红打卡地——“共富花园”,闲置的蓄水池被改造成咖啡书吧,书香四溢。

2024年4月,塘里堂外“横空出世”,凭借乡村休闲游和研学游,吸引了数十万名游客前来打卡游玩。然而,离观音塘几百米远的枫堡岭却是一片荒山,堆满了建筑垃圾,村民圈养鸡禽,污水横流,与“塘里”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2024年5月,随着“清洁家园”行动的号角吹响,下村坝村在枫堡岭开启了一场生态攻坚战。下村坝村党支部书记宋斌介绍,政府专项资金与民间资本注入,300万元环境整治基金激活了这片沉睡的土地。3米宽的泥巴路蜕变成5.5米宽的黑色化景观道,周边6户村民的场坝被改造成停车场,3公里河沟整修一新,流水潺潺。

“共富花园”点缀在塘里堂外间。(通讯员 谭华 摄).jpg

“共富花园”点缀在青山绿水间。 谭华 摄

“要为后人造福。”今年62岁的村民向开桂回忆道:“14户男女老少都带着工具上山,光是建筑垃圾就清运了10多车。”村民凌松和陈华主动清除了鸡圈,将鸡、鸭赶去了自家山林,还在家门口种上绿植和多肉,扮靓庭院。

村民向新勇、凌松、向开桂三家的房屋一字排开,原先的泥巴场坝高低不平。为了方便游客停车,三家商议后决定自己出工出劳,先平整场地,村里再统一进行黑色化处理,建成了停车场。

设计巧思在废墟上绽放。多肉方言谐音“多如”,便取名为“多如”园。废弃的蓄水池变身为网红咖啡书吧和非遗草编展示馆。宋斌指着怪石嶙峋的多肉园说:“这些石头都是就地取材,既节省成本又保留了乡愁记忆。”

创新的“多肉共富模式”正在生长。村里引进市场主体恩施市翠苑园林绿化有限公司进行运营,吸纳带动就近用工8人,其中3人长期务工,带动多肉种植11户,增加群众收入近10万元。

“共富花园”旁的陈华农家乐。(通讯员 谭华 摄).jpg

“共富花园”旁农家乐林立。谭华 摄

向开桂的账本记录显示,她每月在“多如”园里负责管理,每天80元,只要不下雨,都有事情做。“100多斤南瓜、50多斤萝卜,还有100多斤白菜,不愁卖。”她笑呵呵地说,去年,自己种的菜基本上在家门口就卖成了钱。

随着塘里堂外的火爆,上十家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紧挨“共富花园”的“岸云小苑”农家乐,2024年夏天创下日接待30桌的纪录。透过二楼包厢,“共富花园”美景尽收眼底。老板凌峰年轻有想法,除了经营餐饮,还设有KTV和棋牌室,今年打算推出瓦缸烤肉这一新菜品,吸引更多年轻人的目光。

“大家等待吃饭的间隙,就去多肉园里转转,很轻松惬意。”陈华是个能干人,七八年前开了这家陈华农家乐,凭借着饭菜“色香味俱全”,吸引了无数“挑嘴”回头客。

随着塘里堂外和“共富花园”的打造,越来越多的食客慕名而来。丈夫向彬返乡一起经营,76岁的公公向远配帮忙打杂,还请来家对面的乡亲杨玉清当服务员。大家“里应外合”,2024年夏天高峰期一天接待了55桌,陈华笑着说“手杆子都抡‘冒烟’了,还临时请了个大厨帮手”。虽然忙碌,大家觉得充实有力量。

2024年,陈华农家乐纯收入50余万元。今年,夫妻俩投入20多万元,准备打造民宿,建设4间精品房,给游客更深度的体验。

“让农村游潮起来,孩子玩探秘、搞研学,大人品咖啡、逛花园,各得其所。”宋斌笑着说,塘里堂外有“共富集市”,现在有了“共富花园”,距离“共富花园”100米左右的“自然探秘乐园”也即将动工建设,未来,老百姓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赵盛迷 陈雨淳)


【责任编辑 -邵俊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