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2025 02/06 16:22:43

2024年辽宁省纳入储备项目库项目超1.9万个 总投资超9万亿元

字体:

2024年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3%,增速位居全国第10位,创十年来最好成绩。辽宁省纳入储备项目库项目超1.9万个,总投资超9万亿元。 建设项目数量超1.4万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2.8%。亿元以上建设项目投资增长18.2%,10亿元以上建设项目投资增长34.9%。

2025年2月6日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母久深通报了2024年辽宁省经济运行情况及2025年重点工作安排。

微信图片_20250206140019.jpg

投资增长稳中向好,制造业投资引领转型升级

2024年,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3%,高于全国2.1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10位,这一成绩创十年来最好记录。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8%,其中民间投资增长4%。

各市投资持续向好,部分地区好于预期。7个市投资增速超辽宁省平均水平。盘锦市以39.8%的增速名列前茅,葫芦岛市增长13.2%,本溪市增长10%,这3市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辽宁省投资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锦州、朝阳、营口、鞍山的投资增速也分别达到9.6%、8.8%、7.3%、7.1%,共同拉动辽宁省投资增长2个百分点。

制造业投资引领作用凸显,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4.4%,增速比全部投资高9.1个百分点,拉动辽宁省投资增长3.3个百分点,占比达到25.2%,比上年高2个百分点。“两新”政策效果凸显,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7.1%,设备工器购置增长17.8%,有力带动了辽宁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两重”建设全面推进,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回升。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4.5%,增速比全部投资高9.2个百分点,拉动辽宁省投资增长4.7个百分点,占比达到35.3%,比上年高2.8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运输业增长15倍,水利管理业增长91%,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增长49.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5.8%。

高技术产业投资稳定增长,新动能加快培育。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5%,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1.3倍,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制造增长32.5%。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22.5%,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7.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45.2%。高技术领域投资引领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持续壮大。

重点领域投资持续发力,民生福祉全面增进。消费市场活力满满,批发和零售业投资增长63.1%,住宿和餐饮业投资增长86.3%。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18.1%,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投资增长45.4%。现代服务业能级持续提升,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长19.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18.2%。

图片2.jpg

项目建设有力推进,发展后劲显著提升

2024年,辽宁省深入实施重大项目省级推进机制,持续强化储备项目库、建设项目库、重点项目库“三库联动”,全力推动项目建设。纳入储备项目库项目超1.9万个,总投资超9万亿元。 建设项目数量超1.4万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2.8%。亿元以上建设项目投资增长18.2%,10亿元以上建设项目投资增长34.9%。

强化省级统筹协调,重点项目加快实施。300个省级重点项目的规模和质量持续提升,完成投资占辽宁省总量的22%,起到了“压舱石”和“动力源”作用。华锦阿美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沈飞局部搬迁、鼎际得高端新材料等一批标志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秦沈高速、新阜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实现开工。

央地合作持续深化,共赢成果加速显现。 193个重大央地合作项目实际开工141个,带动中央项目投资增长27.8%。中航发集团航空动力研发及产业基地、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中远海运化学品储运、太子河抽水蓄能电站、中国锦州北方能源基地等项目投资效益逐渐显现。

2025年重点:聚焦“两重”建设,推进央地合作

2025年,辽宁省将抓住“两重”建设机遇,深入实施15项重大工程,持续谋划储备高质量项目,全力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继续开展“送政策、送服务”下基层活动,举办项目谋划能力提升培训,提升项目谋划能力。做好资金、土地、能耗等要素保障,推动更多项目落地转化、顺利实施。

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持续强化重大项目省级统筹,遴选一批重大工程和央地合作省级重点项目,优化服务项目快速通道和解决问题绿色通道,聚集优势资源向省级重点项目倾斜,推动项目尽早落地、开工和加快建设。

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效益。抓住中央资金适度增加规模和扩大支持范围的政策机遇,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作用。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强软硬结合,全力推进“两重”建设。落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多措并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落实落细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举措,集中向民间资本推介重大项目,提升“连线”成功的项目数量。规范实施PPP新机制,最大限度鼓励吸引民营企业参与。充分发挥基础设施REITs重要作用,加强项目培育,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项目发行上市。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也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战决胜之年,辽宁省发展改革委将认真落实辽宁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辽宁省两会精神,以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总牵引,锐意进取,为打好打赢决胜之年决胜之战作出更大贡献!

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热点问题,做了详细解读。

图片3.jpg

2025年,国家将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拓展“两重”建设支持范围,更大力度支持“两重”建设。对此,辽宁省将有怎样的工作安排?

答: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融资协调处副处长、三级调研员蔡宇然介绍,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高质量做好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是党中央着眼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24年,辽宁省委、省政府着力统筹“硬投资”与“软建设”,把项目建设和配套改革结合起来,扎实推进“两重”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2025年,辽宁省在总结和延续已有经验做法的基础上,从政策制定、规划编制和体制机制改革上持续发力,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力度,提前谋划“十五五”时期的重大项目,根据重要程度、急迫程度和项目成熟度,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分步实施,确保“两重”建设有序推进。

一是强化目标引领,把握好“两重”各项任务的投资方向。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人口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谋划储备一批符合“两重”要求、惠当前、固根本、利长远的重大项目。

二是强化软硬结合,充分发挥政策叠加效应。以辽宁省推进“两重”建设工作方案为总抓手,统筹抓好“硬投资”和“软建设”,坚持系统集成、规划引领、目标导向、精准突破,抓紧出台实施“软建设”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用改革办法和创新举措破解深层次障碍。

三是强化组织协调,充分发挥辽宁省推进“两重”建设工作机制作用。开通“两重”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确保资金和要素跟着项目走。开展“两重”政策宣讲培训,不断提高项目成熟度和申报成功率。

四是强化服务保障,落实全生命周期的项目管理。对2024年“两重”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坚持问题导向,采取现场办公、现场服务的方式,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在线监测和总结评估,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充分发挥国债资金效益。 

图片4.jpg

2023年以来,辽宁省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开展央地合作,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请问2024年央地合作省级重点项目进展如何?

答: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固定资产投资处副处长、三级调研员许岩对此做了详细介绍,2023年以来,辽宁省委、省政府积极推进辽宁省与中央企业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开展合作,举办多次大型对接活动,持续改善投资环境,不断吸引央企资金、项目、人才投入。

辽宁省发展改革委组织各地、各部门,聚焦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立足央企所能、地方所需,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基础设施、清洁能源、生态环保、文化旅游等领域持续谋划布局高质量项目。省级重点项目数量从89个优化增补至193个,总投资规模从6000亿元攀升至1.39万亿元。

辽宁省发展改革委与辽宁省国资委等部门紧密配合,主动靠前服务,加大重点项目要素保障统筹力度,全力推动在建项目加快实施、计划新开工项目尽快开工、谋划洽谈项目加快成熟落地。截至2024年底,省级重点项目计划开复工139个,实际开复工141个;计划完成投资1118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224亿元,开复工率和投资完成率均超预期。

在建项目中,航空工业沈阳航空航天城、招商局集团高端装备及新能源产业基地、国家电网辽宁大雅河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总投资超百亿元的重大项目进展顺利。新开工项目中,于洪区百万级公共储能中心项目、沈阳国际陆港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华润集团皇姑商业综合体项目、中国华能营口新能源装备产业园等项目顺利开工。储备项目中,辽宁庄河核电厂一期工程、国家电网清原二期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深入开展央地合作以来,各地成果不断显现,已逐步形成央企带动地方企业协同发展、融合发展、共赢发展,高质量项目滚动接续的良好局面,省级重点项目在优化产业结构、扩大投资效益、引育发展壮大新动能上发挥了重要作用。2025年,将继续强化央地合作省级重点项目管理机制,进一步推动央地合作成果落实落地,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战决胜贡献力量。(于艳)

【责任编辑 -李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