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2025 01/24 15:00:36

张居正铁腕整治驿站

字体:

  明神宗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张居正富国强兵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他接下来要干一件更重要的事儿,那就是整顿驿站。

  明朝的驿站有两大功能:第一个是传递使客,第二个便是飞报军务。它为何成了张居正亟待整肃的对象,只因万历朝的驿站,已经沦为了某些官员的谋财工具。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富有雄心大志,他设立驿站的目的,是让国家法令、各地的军政奏折可以快速地传递。可是从洪武皇帝创建驿站到万历王朝,驿站已经存在几百年,正所谓事久而生弊,由于万历朝的律法废弛,规章变成了摆设,驿站就成了官员、差役和宦官们敛财的工具、揩油的对象。

  这些有权有势的官员,是如何从驿站敛财揩油的?首先要说一下勘合,它相当于现代的介绍信,作为国家公干的人,一旦得到了勘合,便可以终身使用,也可以让亲戚朋友共同享用,随着勘合的滥发,占驿站便宜的人多如牛毛,导致让驿站处于应接不暇、苦不堪言的状态。

微信截图_20250124150617.png

张居正步入驿站图

  驿站的主管是驿丞,他的薪俸,由国家发放。可是驿站其他的费用,却由当地的百姓均摊,那些占驿站便宜的人,表面上是占了国家的便宜,其实祸害的还是当地百姓的利益。

  手持勘合的官员,一旦住进了驿站,不仅炭火、草料、夫马和酒席全部免费,临走还要拿走一份礼物。官员们使用了驿站的车马后,如果驿站不给他们“惜马钱”,他们便会打伤马匹,割掉马尾,总之一句话,驿站已经变相成为某些官员的“钱匣子”。

  张居正面对驿递痼疾,首先烧起了三把火,第一把火就是重新制定规矩:以前发放的勘合全部作废,现在的官员们如果不是执行公务,不许发放勘合。

  一旦有手持勘合的官员,入住驿站,不许驿丞送礼,更不允许有超额服务,违反者将对其严办。

  张居正定了下规矩,他知道全天下的官员们都在观望,他便烧起了第二把火,对自己下刀。

  张居正的儿子张懋修,为了博取功名,准备回江陵应考。按照惯例,张懋修可以使用驿站,可是张居正一再叮嘱自己的儿子,必须骑马回家。

  张居正的弟弟张居敬身为朝廷官员,因为有恙,手持勘合回家养病。张居正得知消息后,急忙派家人骑着快马,追上了张居敬,不仅索回勘合,而且将其退回,向观望的朝廷官员们表明了整顿驿站的决心。

  大部分观望的朝廷官员,看到张居正以身作则,开始对自己的亲人开刀,他们无不受到了警醒,如果手里没有勘合,再也不敢惊扰驿站,即使手中因为公事有了勘合,在用驿站的马匹、车辆和人员的时候,也不敢再敲诈勒索了。

  驿站的压力陡减,就等于黎民百姓减轻了负担,并得到了养护和生息。面对驿站焕然一新的局面,张居正心中亦是高兴,可就在形势持续向好的时候,偏偏就有一些官员往张居正的枪口上撞。

  张居正就烧起了第三把火,严厉制裁违反驿递新规的官员。

  大理寺卿赵悖夏季去郊游,路过京南驿,正被驿丞撞见,两个人不仅是熟人,更是老友,京南驿的驿丞将其请到了驿站里休息,三杯清茶饮罢,驿丞一瞧日晷,已到正午,道:“赵大人,我昨天射了一只野兔,今天咱们尝尝烟熏兔的味道如何。”

  赵悖看了一眼屋外,警觉地道:“在这个严管驿站的时候,我留下来吃午饭不好吧?”

  京南驿的驿丞低声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还有谁知道。”

  令赵悖没想到的是,他在京南驿饱食的消息,就好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就被言官们知道了,言官们就在金殿上对其弹劾,随后赵悖被降一级使用。

  按下葫芦起来瓢。按察使汤卿出京公干,手持勘合,来到了通州驿站,他领着仆从吃罢晚饭,第二天上路的时候,他找到该驿站的驿丞,命令道:“给我准备三匹马,让我的仆从骑乘。”

  驿丞施礼道:“按察使大人,这不合新规。”

  汤卿一晃手中的勘合,道:“我为朝廷办事,这就是规矩。”

  驿丞没有办法,只得给汤卿多准备了三匹马,对于按察使大人超规用马的事儿,他也没有上报,可是在朝廷派人查驿站底账的时候,汤卿违规用马的事儿很快就被抖落了出来,对于明知故犯,顶风违规的按察使汤卿,其官职直接连降三级。

  赵悖和汤卿冤不冤?一点都不冤,他们免费使用朝廷的驿站,出现了惯性,面对新规,根本就停不下来,被严肃处理后,他们就成了天下官吏以儆效尤的对象。

  张居正本以为处理了赵悖和汤卿,其他臣子一定会收敛守纪,遵章行事,可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一条大鱼险些将他驿递新规的大网,撞出一个大窟窿来。

  这条撞网的大鱼就是甘肃巡抚侯东莱之子侯皆,侯皆携带一帮狐朋狗友,出门射猎,晚上不仅违规住在驿站,而且大吃大喝,此事件影响极坏,这件事被捅到京城后,三名准备看张居正笑话的言官,联名在金殿上对侯皆进行弹劾。

  言官弹劾侯皆之时,张居正身体有恙,在府内养病。李太后和万历皇帝经过商议,决定不让张居正为难,便下了一道圣旨:念甘肃巡抚侯东莱戍边有功,侯皆骚扰驿站之事暂不追究,如若再犯,定当重责。

  张居正得知消息,一骨碌身子从床上下地,那神情就好像着火了一样,他的妻子王氏急忙扶住了丈夫,嗔怪道:“夫君,既然李太后已经传下了旨意,侯皆之事你就不要插手了。”

  张居正一摇脑袋,断然道:“驿递新法正在贯彻的重要阶段,这好比种子破土发芽,正在生根的关键时刻,对于目无法纪的侯皆,绝对不能姑息。”

  王氏正要继续劝说张居正,家人来报,吏部尚书张四维求见。

  张居正一听张四维过府,当即到卧室门外相迎,两个人见面,寒暄了几句,张四维走进了张居正的卧室,单刀直入道:“太岳(字叔大,号太岳)可知侯皆违反驿递新法,李太后传旨对其免罪之事?”

  张居正说道:“我正要觐见李太后,请其收回旨意,重新将侯皆下旨议罪。”

  张四维一听,双手连摆道:“太岳,此事不可,此事不可呀!”

  张四维接下来,就给张居正分析,为何不能将侯皆治罪:要知道,明朝的官吏,大多都觉得揩驿递的油水,就是他们为官该有的权力。如今侯皆触犯了驿递新法,那些心怀怨怼的言官们,立刻跳了出来,他们弹劾侯皆的目的,就是让张居正向自己人“开刀”,然后令他众叛亲离,使新法无法推行下去……

  张居正如此深谋远虑之人,岂能看不出言官们的用意?张四维直到现在,才明白张居正为了朝廷的利益,不惜向自己人“开刀”的决心。

  当天晚上,张居正进宫,向李太后和万历皇帝诉说了自己为维护国家法律,可以粉身碎骨的决心,李太后被其诚意所感,道:“太岳,我明白你为大明朝的心意了。”当即撤回前旨,并又拟了一道新的圣旨,革去了侯皆的官荫。

  那些言官们本想看张居正的笑话,可是等来的却是侯东莱的谢恩疏。他说:“我全力支持驿递新法,我儿子违反法令,令朝廷蒙羞,罪莫大焉。”

  上行下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张居正经过铁腕整治,驿递新法终于贯彻了下去,不仅使得百姓负担减轻,政治风气亦为之一变,张居正主导的这场变法,终于顺利地展开了,大明朝又逐步恢复了洪武时代才有的神采和光辉。(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作协副主席 李洪文)

  (本文刊载于《人民法治》杂志2025年1月上 法治史话栏目)

【责任编辑 -杨天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