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某某与江某某于1989年登记结婚,彼时两位正值壮年,各自带着两个子女共同组建了新的家庭。他们不仅重新找到了生活的伴侣,更一同肩负起抚养四个孩子的重任,用爱与耐心,将孩子们抚养成人。三十多年的共同生活,背后是他们对彼此和对孩子的付出与牺牲,是从爱情到亲情与责任的历程。
然而,2024年的春节,本该是阖家团圆的美好时刻,却因一个小小的红包引发了两人之间的争执。这场争执,像是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成为激起波澜的元凶。江某某在情绪激动之下,于大年初三赌气跟随女儿离开了家,并提出了离婚的想法。直至起诉前,双方都憋着一股劲,不想先低头;因此社区、妇联等组织均从中调停,却都遗憾未果。最终贾某某在无奈之下,向法院提起了离婚诉讼,希望通过法律途径来结束这段看似无法挽回的婚姻。
调解员介入,情感沟通显奇效
法院收案后,将案件委派至青岛市城阳区志伟民商事驻城阳法院调解工作室进行诉前调解。调解员在接到案件后,根据原告的诉状嗅到了一丝不寻常,70多岁的男老人在自己患肺癌之际主动提出离婚似乎与平常的案件有些不同。调解员首先与原告代理人进行了深入沟通,试图了解矛盾所在。通过沟通得知,虽然这是一个二婚家庭,但多年来,两位老人一直相处融洽,共同抚养孩子长大成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基础。只是平常双方免不了几句抱怨,难免拌嘴,但矛盾似乎并未发展到无法解决的地步。贾某某代理人还透露,老人的儿子急切地希望父亲离婚。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案情,调解员又联系上了被告江某某及其女儿。在女儿的陪同下江某某来到调解室,看着老伴的起诉状和两人的结婚证,江某某的眼中闪烁着不舍与无奈,她表示,自己并不想轻易放弃这段数十年的婚姻,但与子女的误解与隔阂,让她感到力不从心,大年初三离家后她曾经回过家,想好好过日子,可换了锁的大门更让她觉得仿佛有一道无形的墙,彻底将她与贾某某隔开。江某某的女儿说:“我妈妈因为这件事,吃不好睡不好,整个人的精神头都大不如前。”闻此,调解员给了江某某倾诉的时间,也给了这段婚姻得以挽救的机会。
唤醒情感记忆,重拾婚姻信心
面对这样的局面,调解员深知,简单的劝说和调解已经难以奏效,必须找到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才能打破僵局。于是,调解员决定采取“情感沟通+理性引导”的策略,组织双方进行面对面的调解。
两人一见面,难免又藏起情绪互相埋怨,调解员听着两人的柴米油盐生活琐事,更加坚定了这两位老人可以也应当携手共渡难关的信念。两人发完牢骚,调解员耐心地引导双方回顾共同生活的点点滴滴,从初识的羞涩到携手共进的坚定,从孩子们的成长到彼此间的扶持,唤醒他们内心深处对彼此的爱与依恋。终于江某某将自己的想法表达了出来:“我看他生病的这个样子还是心疼,他现在孩子们也不能没日没夜地伺候,还不是需要我伺候,我有的是时间陪他。”
调解员一鼓作气,将两人分开,开始对贾某某进行疏导,两位女儿与继父述说着从前的记忆,引导利用子女对二老的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作为沟通的桥梁,让贾某某也敞开心扉,两方越说越真挚,两位女儿看着眼前被病魔折磨的父亲上前拥抱,父女都流下泪水,“爸,三十多年了,我们俩从来没拿您当继父,小时候您多疼我们,我们心里您就是亲爸呀!”调解员也为父女间的真情流露所感动。
再让这一对夫妻面对面,双方的眼里多了些理解,理解了对方的不容易,也理解了放弃这段婚姻于双方均是错误。贾某某望着江某某,表达着歉意与不舍。他表示,自己之前被子女的意见所左右,忽略了与江某某之间深厚的感情基础。现在,他愿意放下成见,不再被任何人影响,与江某某继续共同生活,共同面对未来的风雨。听到这番话,江某某的眼眶湿润了。她紧紧握住贾某某的手,仿佛找回了失去已久的依靠。在调解员的见证下,贾某某当场撤回了起诉,这场持续了数月的家庭纠纷终于得以和平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调解结束的第二天下午,江某某来电告诉调解员自己已经陪护贾某某住进医院,两人的状态都很好,并向调解员表示感谢。
本案的成功调解,不仅挽救了一段即将破裂的婚姻,更彰显了诉前调解工作在化解家庭矛盾中的重要作用。调解工作应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尊重当事人的情感需求,通过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帮助当事人重拾对婚姻的信心,让家庭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王鑫 张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