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从唐朝诗人、藏书家诗句里摘取名字的书屋“云声书屋”,是一间藏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大山深处的公益性书屋。
1月12日,在湖北省巴东清太坪镇花天河村的“云声书屋”,各类书籍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村民们前来选上一本感兴趣的书,坐下来静静阅读着,空气中弥漫着缕缕书香……
时值农闲时节,前来阅读的村民关注最多的是农作物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和养殖等知识,特别就来年春节耕种、病虫害防治等经验进行了交流。
“云声书屋”始创于2018年,由巴东县文旅局牵头,与山东省艺术培训行业协会、滨州市文化馆、滨州市图书馆、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集团)、九州铜声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于2018年开始共建。
“创立这个书屋的初衷是为了山里的孩子在寒暑假有看书的地方。同时,通过书屋这种形式,搭建与外界沟通交流的平台,让更多的人关注这个村子,了解和感受这里浓厚的土家族文化。把山外的文化请进来,把山里的文化传播出去”云声书屋创始人谢冰峰介绍。
“云声书屋”现有图书近3万册,藏书种类丰富多样,涵盖了农业技术、文学名著、历史传记、儿童读物、科普知识等各领域,并设置了党史书籍专柜,摆放了《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一百年》等一系列与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有关的书籍,满足不同年龄段读者的阅读需求。
廖申秀是花天河村资深的果农,多年来一直依靠传统方法种植柿子,但效益一般。书屋开放后,她有空就来书屋,寻找原因。通过翻阅柿子种植新技术、病虫害防治等专业书籍,她积累了不少知识。“书里介绍了很多科学种植方法,比如剪枝、施肥等,我就学以致用,柿子产量比以前翻了几倍。” 提及新的种植技术,廖申秀成就感满满。
“云声书屋”不仅是一个阅读场所,更是一个文化交流平台。近年来,巴东县清太坪镇充分发挥“云声书屋”教育阵地作用,将书屋作为传授森林防火、防网络诈骗、安全生产知识的重要平台,带领村民学习相关知识,村民收获颇多。与此同时,还充分利用书屋的地理优势,巴东县社区矫正工作管理局联合野三关司法所与清太坪司法所开展社区服刑人员集中教育活动;巴东县清太坪镇纪委利用“云声书屋”平台,建立纪检监察宣传教育阵地,向村干部、党员和村民宣传党纪法规等系列活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润心”,取得了良好成效。
此外,六年来,湖北恩施与山东滨州两地共建单位以“云声书屋”为平台,交流互动近40次,多次举办以“齐韵楚魂”为主题的系列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还就“谭氏手工水泛丸制作技艺”进行了挖掘、整理。该技艺目前已被评定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两地在以“云声书屋”为交流平台的同时,还不断延申互动,2023年至2024年期间,两地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主办“衣被天下——蓝印花布与西兰卡普联展”、“山水回响——恩施·滨州文化艺术交流分享会”等活动,让黄河畔滨州的蓝印花布与长江畔恩施土家的西兰卡普联袂演绎非遗好故事;与湖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共同开展了“滨恩同心民族情 千里相约共成长”手拉手暨“齐韵楚魂”文化艺术交流等活动。
与此同时,云声书屋创建人谢冰峰,还以诗为媒,借助平台,多次开展跨省文化交流活动,以亲身经历讲述土家文化独特的“烟火与歌谣”,积极宣传和传播土家文化,让文化在交流和碰撞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下一步,我们将以‘云声书屋’为依托,持续推动文化交流活动,借助传统及新媒体的宣传,打造文创产品,让更多人参与进来,让大家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巴东县清太坪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主任谭文斌说。
据悉,2023年至2024年期间,云声书屋分别被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组委会、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优秀公共文化空间案例奖”、“综合文化站创新发展案例奖”等。当前,云声书屋已成为当地的文化地标和乡村振兴文化灯塔,为文旅融合赋能乡村高质量振兴建设提供了探索新模式、新思考。(黄森林 珍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