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2025 01/03 22:20:47

辽宁省广电局:20部作品获广电总局推优 创新创优成果丰硕

字体:

3部作品荣获“五个一工程”奖,20部作品获得国家广电总局推优成果,多部作品在第34届中国新闻奖、第30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等全国行业权威奖项评选中取得亮眼成绩。

2025年1月3日,“2024年辽宁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创新创优工作成果”新闻发布会在沈阳召开。会上,辽宁省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文飚详细介绍了过去一年中,辽宁省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创新创优工作方面的重大进展与辉煌成就。

图片1.jpg

全力推进内容创作,精品力作不断涌现

辽宁省广电局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将“导向为魂、内容为王、精品为要”作为首要任务。通过组织全省广电工作者紧跟时代步伐、深入社会实践,显著提升了广电视听作品的原创能力,推出一大批带有标志性时代符号、铭刻辽宁“文化基因”的视听精品。

创优评比喜报频传、重要奖项有新突破,纪录片《大漠初心——彰武治沙群英纪事》、广播剧《问天》和辽宁省广电局直属单位拍摄的电影《钢铁意志》荣获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多部作品在第34届中国新闻奖、第30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等全国行业权威奖项评选中取得亮眼成绩。

多类型广电佳作层出不穷,现实题材、多样化题材创作齐头并进,理论文献电视片《北上·1948》、电视节目《文物里的康平》、广播剧《江山如画》、网络视听节目《我和我的祖国》、公益广告《放下手机 拿起书籍》等20部作品获得国家广电总局推优成果,辽宁省广电局获评多项优秀组织机构。2024辽视春晚持续蝉联收视冠军。

倾力推动更广传播,辽宁故事声名远扬

辽宁省倾力推动文化传播,注重突出重点、综合施策,深化精品传播。通过精心策划主题展播活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礼赞中国·视听辽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优秀作品展播取得了显著成果,有效壮大了主流价值、主流舆论和主流文化的影响力。

开展“大美中国行·秋收秋景秋游”主题作品征集展播活动,举办助力文体旅融合发展主题公益广告联合展播,收到良好反响。

纪录片《鸭绿江不会忘记》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电视剧《乘风踏浪》在头部卫视黄金时段和重点网络视听平台热播,辽宁译制的引进电视剧《列奥纳多·达·芬奇》在头部卫视播出,国内首部聚焦广电高山台站的专题片《高山之光》登上“学习强国”全国主平台、全国广电新媒体联盟、总局“视听新时代”等平台。

推进全媒体融合传播,建好用好辽宁省广电新媒体联合协调机制和“一圈一带两区”广电视听联盟,构建起“1+4”新媒体矩阵,策划开展“大美中国行·冰雪之约——走进辽宁”全国融媒体直播活动,全网浏览量超过1亿;联合推出“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辽西非遗来了”辽宁省融媒体联动直播,收听收看人数近750万;创新开展“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短视频大赛,入选国家广电总局“视听中国”优秀短视频征集展示活动,第六届大赛作品播放量超过4亿,新一届大赛于上个月16日正式启动,六省(区)联动直播宣推,中央和省级各类媒体给予广泛关注和报道,规模和热度再上新台阶。

促进大屏小屏双向赋能,推动4批次25部优秀网络视听作品进入电视大屏,实现台网同播、融合传播,更好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服务群众。

着力拓展对外宣传,中国故事远播世界

坚持“走出去”和“请进”相结合,体系化推进辽宁广电视听精品国际传播,更好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辽宁形象。

深化对外传播,纪录片《黑脸琵鹭》获评“视听中国 全球播映”5部入围作品之一,《遇见大连》《丝路行者》等作品通过中央广电总台CGTN面向全球播映,外语版纪录片《田野传奇》在韩国OBS电视台落地播出,纪录片《北往》同步在辽宁广播电视台海外账号展映,电视剧《大三女生》在内蒙古卫视蒙古语频道面向蒙古等国家播出,系列短视频《候鸟的旅行箱》在MC俄语卫星电视频道、Facebook、YouTube播出。

创新对外交流,组织3期“一带一路”国家媒体研修团到辽宁交流考察,保障国家地理频道到辽宁拍摄,推动“感知中国·纪录辽宁”蒙古国展播活动持续升温显效,有效扩大辽宁广电对外交流“朋友圈”。

努力提升服务效能,群众需求更好满足

针对“看电视难、看电视烦”这一影响人民群众收视体验的突出问题,落实国家广电总局部署要求,全力推进辽宁省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问题“双治理”走深走实,515万有线电视和IPTV终端实现“开机看直播”、收费包大幅压减,128528间酒店客房实现“便捷看电视”,7家机场、13家高铁站接入电视直播信号,“重温经典”频道进养老机构实现应接尽接,成功吸引大批观众“回流”大屏,IPTV用户总量同比增长15.9%。

加快高清、超高清发展步伐,辽宁广播电视台卫星频道及所有地面频道、辽宁省各市广播电视台所有主频道、80%县级广播电视台实现高清化播出,超高清技术广泛应用于电视剧、纪录片、短视频等创作生产,持续打造更优、更好的收视体验。

积极融入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推动文生视频等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视听创作生产,推出《辽宁是我家》《宝盒》等一批文化创意与AI技术深度融合的精品视频,不断提升广电视听内容品质。

图片2.jpg

大力完善工作机制,创作环境持续优化

坚持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进一步改进广电视听创作生产的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完善有利于创新创造、精品迭出的政策举措,努力构建百花齐放、活力迸发的内容创作生态。

统筹标准规范、创作规律和市场动态,持续优化立项审核备案工作,规划电视剧、广播剧、纪录片、文艺节目、动画片、网络剧片、短视频等重点作品100余部,选题落实率、精品率进一步提高。

统筹开展系列推优活动和主题大赛,优化辽宁省广播电视大奖评选工作,加大扶持激励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推动好作品持续涌现。进一步提升服务保障质效,多措并举吸引优质项目到辽宁投制投拍,重点立项电视剧《以法之名》顺利杀青,与央视合作的重点纪录片《辽西走廊》(第一季)摄制工作进入尾声,在辽宁立项的网络微短剧《中餐厅没有女主厨》入选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推荐剧目。

鼓励支持广电机构深化内容生产改革创新,沈阳广播电视台原创基地“融媒改革赋能音频内容“生产向新而行”入选国家广电总局广电媒体融合体制机制改革典型案例。

着力打造更强队伍,人才支撑更加有力

出成果与出人才相结合,深入实施内容创作主体培育计划,为推动辽宁省广电领域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从“高原”迈向“高峰”提供有力人才支撑,1名主持人荣获中国播音主持“金声奖”,一批优秀主创摘得相关全国人才类奖项。

建立健全辽宁省广电领域精品创作优秀团队、骨干人才资源库,有针对性地组织核心团队开展重点作品创作,推出一批标志性成果。深化行业领军人才、青年创新人才培育,选拔培养一批高层次人才、复合型人才和紧缺人才,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扎实推进创作人才梯队建设。

全面实施辽宁省广电视听人才队伍三年培训计划,持续深化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开展“辽宁省广电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等系列培训,分层次、分领域开展精品创作生产专题培训,努力锻造广电铁军。

辽宁省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文飚表示,下一步,辽宁省广电系统将聚焦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聚力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持守正创新、锐意进取,推进广电视听精品创作在理念、内容、形式、手段等全方位创新,推动“辽字号”广电视听精品量质齐升、更具影响力,更好传播党的声音,更好服务人民群众,为助力文化强省建设、打好打赢新时代“辽沈战役”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于艳)

【责任编辑 -李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