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9日,在辽宁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辽宁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详细介绍了打好打赢药品安全领域攻坚之年攻坚之战的相关情况,展现了辽宁在药品监管领域的一系列有力举措与显著成效。
强化药品质量安全监管,筑牢安全防线
辽宁省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始终将“强监管、保安全”作为根本任务。在持续强化药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辽宁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精准发力,把疫苗、特殊药品、无菌和植入类医疗器械、儿童化妆品等高风险产品,委受托生产、既往发现问题较多等重点企业,网络销售等重点环节全部纳入监管重点,实施全覆盖监督检查。年初以来,辽宁省共检查药械化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76587家次,监督整改缺陷问题21167个,约谈企业741家。针对发现的问题,不仅发出监管告诫信、风险提示函522件,还跟踪督促161家企业对178名相关责任人采取了问责处理措施,确保问题得到有效整改,从源头上保障药品质量安全
严防严控严管风险,完善风险应对机制
在严防严控严管药品安全风险上,辽宁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一步完善风险定期会商、专题会商、专案会商机制。对监管工作中发现的风险及时组织分析研判,针对共性风险建立“风险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做到风险防范在前、发现在早、处置在小、闭环管理。通过组织开展委托生产、药品经营使用、药品网络销售等专项检查,全面加大质量监督抽检力度。今年以来,辽宁省共组织召开风险会商会216次,排查确定共性风险377个,制定防控措施431项;组织开展各类专项检查8项,整改销号风险隐患1502个;监督抽检药械化产品6082批次,依法查处不合格产品43批次,有力地将药品安全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
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强化行刑衔接
辽宁省在打击药品违法犯罪行为方面毫不手软。辽宁省共查办药品违法违规案件8782件,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137件,发布典型案例8件;与公安机关联合开展收网行动,抓获犯罪嫌疑人118人;督导检查市县药品监管部门50家,推动解决药品行政执法问题150多个。
辽宁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全面落实《辽宁省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实施细则》,强化行刑衔接。一方面优化内部运行机制,坚持监督检查与执法办案无缝衔接、一体实施,严格落实各项执法监督制度,确保公正文明执法。另一方面强化横向协调联动,与省公安厅建立“五同”工作机制,共同解决重大问题;协调省人社厅整治执业药师“挂证”行为;联合省市场监管局、省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开展专项行动,强化多部门协同监管。同时,强化纵向指导推进,建立常态化督导检查机制,提升市县执法办案能力。
推进智慧监管建设,提升监管效能
在大力推进智慧监管能力建设方面,辽宁积极作为。辽宁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推进药品生产数字化监管示范项目,建成特殊药品生产信息化监管系统,实现特殊药品生产全过程信息化监管。全力推进国家药监局“两品一械”安全信用档案试点工作,建成“企业、品种、人员、业务”四位一体的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安全信用档案系统,建立企业信用与风险量化分级评价指标198项,评价企业2080家。进一步完善药品智慧监管系统功能,完成优化升级856项,年初以来,通过系统在线办理许可、检查、执法办案等事项5408项/次,识别处置预警提示信息1625条,借助科技手段让药品监管更加精准高效。
助力医药产业发展,实现多方共赢
辽宁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全力保障药品安全的同时,也将“促发展、惠民生”作为己任,大力支持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争取国家优化药品补充申请审评审批程序改革试点,助力药品研发创新。持续开展创新药械精准扶持行动,将9个产品纳入帮扶清单,实行专班服务。
在中药材产地趁鲜切制方面成果显著。2022年辽宁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遴选人参、细辛、龙胆等9个第一批产地趁鲜切制中药材品种,并确定桓仁县、西丰县、新宾县和清原县为中药材产地趁鲜切制规范化建设试点县。政策实施后,各试点县中药材产业蓬勃发展,如桓仁县人参片订单量和产值增加,西丰县鹿茸增收,清原县成功引进投资,新宾县企业销售额增长。今年,凤城市、新宾县、清原县、朝阳县相继提出申请,辽宁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时扩增品种,确定第二批10个辽宁地产中药材品种纳入产地趁鲜切制范围,使辽宁产地趁鲜切制中药材品种增加至19个,进一步推动了辽宁道地中药材及大宗地产中药材发展。
今年以来,辽宁省获批国药准字文号33个、同比增长135.7%;获批第三类医疗器械20个、同比增长25.0%,医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辽宁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在药品安全监管、打击违法犯罪、智慧监管建设以及助力产业发展等多方面的不懈努力,不仅有力地守护了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维护了公平公正的药品市场秩序,还推动了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贡献了重要的药监力量。(邱琦 党思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