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7日,陕西省合阳县公安局金水派出所所长王京红(右)接受《人民法治》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梁相斌专访(张元 摄)
2025年5月17日,王京红在陕西合阳接受《人民法治》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梁相斌专访。王京红是合阳县公安局金水派出所所长,荣获2023年度全省优秀人民警察,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获评全市优秀政法干警、全市优秀公安民警、全市队伍建设优秀工作者等称号。
荣誉殿堂:廿一年荣光背后的传承脉络
梁相斌:王京红所长您好 ! 当“连续21年全国公安一级派出所”、“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这些荣誉摆在您面前时,外界很好奇:一个基层派出所如何能在20多年里始终保持先进?这些荣誉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传承?
王京红:说起这些荣誉,首先要从金水派出所的“根”说起。我们的前身是合阳县城关派出所,2017年正式更名为金水派出所。21年的一级所荣誉,不是某一任领导的功劳,而是4任所长接力奋斗的结果。
第一任吕农田所长在任10多年,那是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当时派出所办公条件艰苦,但吕所长带着大家一股劲儿地干,硬是在他任内实现了“全国公安一级派出所”零突破。第二任李明所长接棒后,重点抓制度建设,一步步地规范一个派出所,并将其带到了全局先进行列。第三任谭耀云所长抓住“枫桥经验”在全国推广的契机,终于夺得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这块金字招牌。我现在做得更多的是在前任基础上守正创新,让荣誉的旗帜继续飘扬。
梁相斌:从城关派出所到金水派出所,仅仅是名称的变更吗?背后有没有更深层的意义?
王京红:更名不仅是换块牌子。2017年恰逢合阳县城市发展转型期,城关派出所的辖区从传统城乡结合部向现代化城区转变。“金水”之名取自辖区的金水沟,既延续了地域文化根脉,也象征着派出所要像金水河一样,始终保持源头活水的创新活力。更重要的是,更名后我们主动对标“枫桥经验”,把工作重心从管理向治理转变,这是一次理念上的深层变革。
2024年11月30日,合阳县公安局金水派出所全体党员民警在参观烈士纪念馆时进行入党宣誓 (刘晓阁 摄)
铁军锻造:老典型里的青春风暴
梁相斌:作为“老典型”单位,现在派出所的队伍结构是怎样的?有没有一些年轻民警的故事特别打动您?
王京红:我们现有21名民警、23名辅警,平均年龄34岁,是一支“老公安带新力量”的年轻化队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几位90后骨干,他们用青春活力为“老典型”注入了新动能。
1994年出生的副所长魏娇,是我们所的“社区百灵鸟”。她负责的社区有3万多常住人口,仅“九小场所”(指按分级管理原则由公安派出所管辖的人员密集场所,具体分为9类)就有200多家。这个小姑娘每天带着笔记本走街串巷,谁家有矛盾、哪户有困难,她都记得清清楚楚。有一次,两户邻居因下水管道堵塞闹得要动手,魏娇得知后连续三天上门调解,不仅找工人修好了管道,还促成两家人坐下来吃了顿和解饭。现在她的手机里存着2000多个群众电话,被大家称为“24小时在线的贴心所长”。
1996年出生的白康是接警组的“拼命三郎”。他在派出所工作了7年,从新警成长为接警小组组长,2024年他一个人就接了906起警情。我们实行三班两运转,48小时轮一班,平均每天接警25到26起,最忙的时候白康一个班要处理40余起警情。一次他连续工作36小时后刚准备休息,又接到一起老人走失的警情,就立刻带着辅警在辖区找了5个小时,直到凌晨两点才在河边找到老人。这样有所作为的年轻民警,在我们所里还有好几位。
梁相斌:这些年轻民警身上有什么共同特质?他们如何理解“枫桥经验”?
王京红:他们有三个共同点:一是会说“群众话”,比如魏娇能讲流利的合阳方言,调解纠纷时特别令人信服;二是能办“麻烦事”,像白康处理的很多都是家长里短的琐碎事,但他从不嫌麻烦;三是肯吃“辛苦”的苦,接警组的民警平均每周加班40小时。
在理解“枫桥经验”上,他们有着很朴素的共识:“‘枫桥经验’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而是握在手里的办法。”比如内勤曲珍珍,95后的她负责宣传工作,2024年县局被省厅采用的公安微博文章中,60%都是她策划的。她还把“枫桥经验”拍成系列短视频,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传播法律知识,30余条视频短片累计播放量超过了50万。这就是新时代青年民警对“枫桥经验”的创新表达。
枫桥实践:矛盾化解的“金水解法”
梁相斌:“枫桥经验”的核心是“矛盾不上交”,金水派出所在这方面有什么独创做法?
王京红:我们秉持“矛盾纠纷无大小,千方百计解决好”的理念,探索出“三级调解+网格赋能”的工作模式。首先在每个社区设警务室,民警担任社区副书记,这是第一级调解;然后成立“民警说事室”,由退休干部、乡贤组成调解团队,这是第二级;最后针对复杂纠纷,联合司法所、法庭形成“三调联动”,这是第三级。
特别应该提到的是我们的“民警说事室”,其前身是“老吴工作室”。2019年我们结合合阳县“乡村说事日”活动,把调解室升级为“民警说事室”。说事室里最显眼的就是一个大大的“和”字,有调和、说和、和谐三层意思。2024年我们接警6200多起,90%是求助类和纠纷类,真正构成案件的只有300多起。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夏天,两个瓜农因摊位占地大打出手,我们把他们请到说事室,给他们泡上合阳茯茶,让他们轮流说委屈,最后不仅帮他们化解了矛盾,还帮他们协调了新摊位。
梁相斌:您刚才提到“网格赋能”,这具体是怎么运作的?
王京红:我们把辖区划分为60个网格,实现“网中有警,警中有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辅警和多名网格员,形成“1+1+N”治理单元。民警李思成负责的网格里有个老旧小区,过去飞线充电问题突出,他带着网格员挨家挨户做工作,还协调物业安装了充电桩。现在这个小区不仅没有了飞线,还成立了业主自治委员会。
这种网格管理让我们的触角延伸到了每个角落。2024年11月,网格员在巡查时发现一栋居民楼里有刺鼻气味,立即上报给社区民警,我们迅速排查出是某户居民在家私制化学品,及时消除了重大安全隐患。这就是小网格发挥大作用的真实案例。
科技赋能:智慧警务的攻防之道
梁相斌:现在违法犯罪形式发生了哪些变化?科技手段在派出所工作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王京红:最大的变化是非接触性犯罪激增,特别是电诈案件,去年占我们辖区刑事发案的70%。10年前我们办理最多的是盗窃自行车案,现在面临的是虚拟货币洗钱、AI诈骗等新型犯罪。
合阳作为陕西省“雪亮工程”示范县,县城有906路高清探头,还配备人脸识别、智能分析系统。这套系统帮了我们大忙:2024年5月,一位老人被“投资养老项目”诈骗了12万元。我们通过监控追踪到嫌疑人乘车轨迹,24小时内就在邻县将其抓获了。
但科技不仅是破案工具,更要用于预防。我们建立了电诈预警平台,对高风险群众实时推送预警信息。去年10月,系统发现一位老人正在接听诈骗电话,民警立即上门阻止,为老人避免了8万元损失。现在辖区电诈发案率同比下降42%,传统盗抢骗案件下降65%,连续5年未发生命案。
梁相斌:在科技赋能的同时,如何避免“唯技术论”,保持对人的关怀?
王京红:这个问题很关键。我们始终强调“科技为表人为里”。比如在处理家庭纠纷时,虽然可以通过监控还原事实,但我们更注重让当事人面对面沟通。有对夫妻因琐事闹离婚,我们调阅了他们家门口一个月的监控,发现丈夫每天下班都会给妻子带夜宵,就把这个细节放给他们看,两人当场就和好了。
再比如我们的“警情回访制度”,并不是简单打电话问满意度,而是由所领导带着民警上门,面对面听意见。2024年有位群众报警称电动车被盗,虽然我们3天就破案了,但他觉得回访时民警没说清楚追赃细节,所长知道后专门登门解释,还帮他申请了防盗保险理赔。这种“有温度的科技”,才是基层治理的真谛。
2023年3月25日,合阳县公安局金水派出所民警与辖区群众面对面交流(曲珍珍 摄)
制度创新:规范执法的长效之策
梁相斌:在规范执法和提升群众满意度方面,派出所建立了哪些长效机制?
王京红:我们有两套“组合拳”:一套是县局层面的“警情回访制度”,接警处警3—4小时后,110接警台会向报警人回访,内容包括民警着装是否规范、语言是否文明、处理是否满意。2024年我们接到一起回访不满意的反馈,是因为民警处理邻里纠纷时,虽然调解成功,但没向当事人解释清楚法律依据。所里立刻召开专题会,给全体民警培训“调解话术”,现在这类问题再也没出现过。
另一套是我们自己的“晨会+周评+月总结”制度。每天早上8点,全所民警集合汇报前一天警情,对复杂警情集体“会诊”。比如有一起工地欠薪纠纷,晨会讨论后,我们联合劳动监察部门当天就帮工人拿到了工资。这套制度让我们做到了“小事不过夜,大事不拖周”,去年98%的警情都是在2个工作日内解决的。
梁相斌:听说你们连续五年没有因执法不规范引发信访案件,这在基层派出所是很难做到的,你们怎么做到的?
王京红:关键在“三查三改”:自查——每周由法制员雷强检查案卷;互查——各警组交叉评查执法记录仪视频;倒查——对投诉案件回溯全流程。雷强作为法制员,2024年审核了300多起行政案件,发现并纠正了12处细节问题。有一次他在检查中发现,一位民警在处理打架案件时,询问笔录里没记录当事人是否受伤,立即要求补正。这种“鸡蛋里挑骨头”的严谨,让我们的行政复议保持了“零败诉”记录。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满意度转化机制”——把群众的“不满意”当作改进的“风向标”,把“满意”当作前进的“加油站”。去年群众给我们送了65面锦旗,每面锦旗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我们把这些故事整理成《金水为民故事集》,让民警时刻记住:群众的认可,才是最高荣誉。
未来展望:金盾永固的时代答卷
梁相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金水派出所对未来有怎样的规划?
王京红:荣誉属于过去,奋斗成就未来。我们有三个新目标:一是打造“智慧枫桥”升级版,全面推进市局开发的“渭南治安便民服务小程序”,网格员可以及时录入社情民意、纠纷隐患等,让“枫桥经验”插上科技翅膀;二是培育“全科民警”,让每位民警都能胜任社区调解、案件办理、反诈宣传等多项工作,成为基层治理的多面手;三是深化警民共治,持续扩大“金水管家”共治队伍,继续吸纳商户、退休干部、大学生等组成志愿者队伍,让“枫桥经验”真正扎根群众。
梁相斌:最后,请您用一句话概括金水派出所的精神内核。
王京红:如果用一句话形容,我想是:“把每一起纠纷当作考题,用群众满意书写答案。”21年的坚守,我们不敢说做得最好,但我们始终相信,基层治理没有捷径,只有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群众的笑脸当作最高荣誉,才能让“枫桥经验”在金水沟畔结出丰硕的果实。
【本文刊载于《人民法治》杂志2025年6月上(总第203期) 总编辑访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