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和科教界‘帽子’治理,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鼓励各类人才潜心钻研、厚积薄发。”
教育、科技、人才是夯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础支撑。如何破除“唯帽子”论,进一步释放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
“不能让‘帽子’成为人才评价的指挥棒。”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认为,“唯帽子”论在科技和教育界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我们过去为了促进人才的发展,各级政府有很多鼓励人才的‘帽子’。结果就像阶梯一样,大家一级一级地用它来衡量人才。这样一来,人才就和产业创新产生了脱节。”
朱松纯表示,要把青年人才的注意力,放在实干和面向产业创新与国家战略上,而不是放在评“帽子”上面。
此外,要改变过去在人才评价上的旧思维。“以前我们认为考试是最公平的,考那些书上已经有的知识。但是,创新往往是要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这个根深蒂固的思维需要改变。”朱松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