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纠纷虽小,却连接万家灯火,关乎民生冷暖。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人民法院积极探索、主动作为,深刻认识到妇联组织在联系妇女儿童、了解社情民意及化解家事纠纷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创新构建“法院+妇联”深度融合协作机制,将柔性疏导与刚性司法有机结合,全方位推动妇联力量嵌入家事审判与基层治理全过程,不仅实现了纠纷的高效化解,更让司法过程充满人文关怀与社会温度。
组织共建,夯实联动根基
坚持党建引领,法院党支部与妇联党支部签订《党建联建协议书》,常态化开展联学联建活动,共同探索基层矛盾化解新路径。通过设立“百合”家事调解工作室和“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为妇联参与司法调解提供实体平台。目前已选聘16名优秀妇联干部担任特邀调解员、家事调查员及心理辅导员,轮流驻点值班,累计成功调解纠纷160件。
业务共融,提升解纷效能
前端预防预警。法院联合妇联开展“巾帼法律明白人”培训、巡回审判等活动,提升群众法律意识,排查矛盾风险。对涉及妇女儿童的群体性、敏感性纠纷,及时启动府院联动机制,并上报党委政法委统筹处理。
中端协同调解。在立案和审判阶段,充分发挥妇联调解员的性别优势、情感细腻和群众信任度,尤其在家庭暴力、子女抚养、情感修复等案件中起到关键作用。构建“法庭+妇联+工会+派出所+司法所+村(社区)”多元解纷模式,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
末端帮扶回访。妇联组织基层干部与法官共同开展判后回访、困难帮扶和心理疏导,协助落实探视权、抚养费等执行问题,巩固审判效果,体现司法温度。
成果共享,助力社会治理
与妇联建立信息共享与联合研判机制,针对婚约彩礼纠纷推行“联合调研、联动调解、联合治理”机制,已联合开展16个乡镇的专题调研,推动村规民约修订,有效遏制高额彩礼、铺张浪费等陋习。今年以来,婚约财产纠纷案件数量同比下降10.53%。定期编写《服务社会治理白皮书》,系统分析家事纠纷特点与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情况,报送妇联及相关乡镇,为政府决策和妇联工作提供参考。通过联合发布典型案例和司法建议,共同促进社会治理水平提升。
百合花开,家和事兴。宜阳法院通过持续深化“法院+妇联”协作机制,不仅显著提升了家事审判的质量与效率,更注入了温暖的“她”力量,使司法裁判与社会关怀相得益彰。未来,宜阳法院将继续携手妇联,延伸服务触角,让法治阳光照进千家万户,为实现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贡献更大的司法能量。(李国强 师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