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梧桐树叶洒在浙江嘉兴大学的林荫道上,校园巡逻警车缓缓驶过,给师生留下十足的安全感。又是一年开学季,学生们陆续返校,“校警驿站”正如阳光般温暖守护着师生。嘉兴全市高校“校警驿站”建设已实现全覆盖全运行,持续提升校园安全治理水平。今年以来,全市“校警驿站”累计处理各类警情和求助500余起,调解纠纷200余起。
创新机制
开拓校园安全前沿阵地
“校园安全就是要跟风险隐患的苗头火星比速度。”经开区公安分局城西派出所民警曹志琪道出了建立“校警驿站”的初衷。作为嘉兴大学的驻校民警,他深知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早报告的重要性。
为此,嘉兴大学“校警驿站”创设“1358”机制,推动警校协同治理从“单一管理”向“多元共治”转变。驿站面积约180平方米,设有九大功能区,采用“公安1警2辅、教育2人、学校4人”的联合进驻模式,驿站也从原来单一的“警务室”升级为师生的“应急站、宣教站、调解站、服务站和补给站”。
全市高校“校警驿站”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机制,成为校园安全治理的前沿阵地,护航师生平安。嘉兴南湖学院“校警驿站”是由南湖区公安分局新兴派出所、校安全保卫部共建,实行“民警常驻+校方联动”模式,成为校园平安建设的核心枢纽;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则在校园综合服务联动工作站基础上改造升级为“校警驿站”,融合党建、警校合作、政务服务、安全宣传教育等多元功能;嘉职院“校警驿站”将公安服务及窗口功能前移,确保第一时间处理打架斗殴、盗窃等案(事)件,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班、大事不出校”。
暖心服务
打造校园里的“安心港湾”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校警驿站”涵盖接待大厅、联勤办公室、数据分析室、平安东方工作室、反诈宣传区及消防体验区,集日常警情处置、矛盾纠纷调解、安全宣传教育等职能于一体,为师生提供出入境、户籍管理等便捷政务服务。特别是创新开发的智慧平台,通过多维度数据的加持,可以让学生管理人员更全面地守护在学生身边。
2025年3月的一个夜晚,有学生反映在校门外遭遇可疑人员骚扰。驿站工作人员接到信息后,迅速推送至综合指挥室侦研支撑岗。经核查,该男子系邻市有前科人员,民警及时上门训诫,并联合属地政府、司法机关及派出所加强管控。同时,驿站启动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为相关学生提供心理支持。
安心服务体现在方方面面。2025年5月,一位家长因孩子与同学的经济纠纷来到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校警驿站”寻求帮助。驻校民警和辅导员通过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厘清借款数目,最终,双方在家长和老师的见证下达成和解。
“孩子考试是大事,‘校警驿站’真是帮了大忙了。”翁同学的母亲连连表示感谢。4月20日,杭州的翁同学来到嘉兴大学参加“三位一体”考试,到校后才发现身份证忘记带了。驿站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一边宽慰翁同学,一边就地完成了身份核查证明,确保翁同学顺利参加了考试。这样的暖心故事,经常在各个“校警驿站”上演。
宣防结合
多维传播送上“安全礼包”
“人工智能学院某同学看直播抽QQ皮肤被骗,损失1300元。”“医学院某同学在网上交易游戏账号被骗,损失1835元。”这些真实案例成为嘉兴大学“开学第一课”的生动教材。驻校民警曹志琪精心准备课件,特意选用同龄人的被骗经历,让安全防范知识入脑入心。
全市“校警驿站”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安全优势,创新开展安全教育形式。嘉兴南湖学院组建“安全微课堂”宣讲团队,打造系列精品安全教育课程。
在嘉职院海盐学院,“校警驿站”根据每月最新警情特点,开展反诈讲座、国家安全等主题活动,学生们在参与“禁毒马拉松”“反诈游园会”等特色活动中,潜移默化掌握了安全防范技能。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创新推出“安全学分”制度,将参与治安巡防、反诈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纳入社会实践学分认定。今年以来,已有300余人次参与相关活动。此外,驿站还为二级学院领导及辅导员提供由“嘉警平安星”主讲的培训25场。
各驿站还注重发挥公安新媒体优势,打造“线上+线下”全方位宣传矩阵。通过公安官方公众号、校园警务平台等,定期推送警情提示、案例解析、预警信息,让学生第一时间获取警方专业指导,在嘉兴高校中形成校园安全文化新风尚。(何蓉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