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医务人员成为未成年人保护“前哨哨兵”,强制报告制度为孩子们织起一道坚实的司法保护网。
“每一份报告,都可能成为照亮孩子生命的一束光。”在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强制报告制度宣讲会上,农安县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孙泽龙的话语铿锵有力。9月2日,农安县人民检察院联合农安县卫生健康局,在农安县医院启动未成年人保护宣传周系列活动,面向全县23家医疗机构的代表,开展了一场深入实用的强制报告制度宣讲。
宣讲会现场
宣讲会上,孙泽龙结合真实案例和工作数据,详细解读了强制报告制度的法律依据和九类必须立即报告的法定情形。“比如孩子身上出现不明伤痕、精神状态突然异常、疑似遭受性侵害等,医务人员应当在24小时内通过法定渠道报告。”
他介绍,农安县检察院近年来持续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成立“心语启航”工作室,提供心理疏导和综合救助;通过公益诉讼、检察建议等方式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将保护端口前移。“你们是发现侵害未成年人行为的第一道关口,责任重大。”孙泽龙强调,医务人员凭借专业能力,能够最早捕捉到孩子遭受侵害的迹象,“不仅是医者,更是守护者。”
活动现场,检察院与卫健局共同发放了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为医务人员提供清晰的操作指南。许多与会代表边听边记,不时举起手机拍下课件内容。“内容非常实用,明确了什么情况要报、怎么报、报给谁。”一位乡镇卫生院代表说道。
与医务人员面对面交流
宣讲一结束,检察院工作人员就走进了县医院儿科和妇科诊室,与一线医务人员面对面交流。“临床上有没有遇到想报告但不敢报的情况?”“是否需要更具体的判断标准?”他们仔细询问当前制度执行中的难点与顾虑,认真记录建议,推动制度真正在诊疗一线“落地生根”。
为保障制度有效落实,农安县检察院与县卫健局现已明确报告主体、时限和途径三项核心机制。目前,农安县医疗机构已全面推行强制报告制度和从业人员入职查询制度,从源头上确保医疗队伍的纯洁性。
此外,双方还将建立疑难案件会商机制和定期培训制度,形成“发现—报告—介入—保护”的闭环管理机制。“这场宣讲来得及时、讲得透彻!”参会医务人员纷纷表示,将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坚决履行法定职责,筑牢未成年人保护屏障。
农安县检察院此次联合卫健系统开展宣传周活动,不仅是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具体实践,更是推动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协同发力的关键举措。
让孩子在阳光下成长,是全社会共同的心愿。强制报告制度从“纸上的条文”变成“行动的利器”,离不开每一个责任主体的觉醒与践行。 农安检察正以司法之力,携手医疗系统,守护每一个孩子的未来,也守护国家的希望与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