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新闻
2025 09/04 14:46:07

河南洛宁永宁街道:人大代表嵌入68个网格 织密为民服务“连心网”

字体:

“以前找代表得等开会、碰机会,现在在网格里随时能见到,有事儿一说就有人管。”近日,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永宁街道居民王阿姨看着小区新装的充电桩,对嵌入网格的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人大代表连连称赞。这是该街道创新“网格+代表”履职模式,让代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生动缩影。

网格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打通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永宁街道人大工委推动辖区人大代表全面嵌入68个网格,将履职阵地搬到群众家门口,用“脚底板”织密基层治理“安全网”、架起为民服务“连心桥”。

精准“入网”:代表履职从“会场”沉到“现场”

“不能让‘嵌入网格’流于形式。”街道人大工委提前谋划,构建“街道统筹+网格联动+代表认领”机制,让代表履职有方向、有抓手。

结合网格人口规模、地域特点和民生需求,代表们按照“就近、就便、就需”原则嵌入对应网格,实现“格格有代表、代表管网格”。同时,每个网格公示代表姓名、联系方式和履职承诺,群众扫码就能“点单”反映诉求。代表们还与网格长、楼栋长建立“1+N”结对关系,定期参与巡查、民情收集,从“参加会议”转向“扎根网格”。

“以前履职多是听报告,现在走街串巷听真话,知道群众最盼啥。”人大代表李师傅说,嵌入网格后,他每周至少2次走访,笔记本上记满了群众的“急难愁盼”。

扎根“网格”:民生服务从“被动”变“主动”

在网格里,代表们化身“政策宣传员”“民情收集员”“矛盾调解员”,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

针对网格内老年人多、政策理解难的问题,代表们开起“庭院座谈会”,用“家常话”解读医保报销、养老补贴等政策,累计发放资料2000余份,解答疑问300余条。居民张大爷笑着说:“以前政策文件看不懂,现在代表一讲,心里亮堂了!”

通过“日常走访+线上留言板”,代表们收集到老旧小区电梯加装、停车位不足等诉求120余条,每条都记在“民情台账”上。“上周反映小区路灯不亮,这周就修好了,代表办事真靠谱!”居民们的认可,成了代表们最实在的“成绩单”。

闭环“管网”:群众诉求“件件有回音”

“收集诉求不是终点,解决问题才是关键。”街道人大工委建立“收集-交办-督办-反馈”闭环机制,确保“事事有回应”。

对网格内的诉求,分类建立台账,明确责任单位和时限。针对老旧小区改造等复杂问题,组织代表专项督办,通过实地查看、群众评议倒逼进度。目前,120余条诉求已解决108条,办结率达90%,群众满意度超95%。

街道还将网格履职纳入代表年度考核,通过“群众评+网格议+工委考”,让履职成效“看得见、摸得着”。“考核不是目的,是为了让代表更有担当。”街道人大工委负责人说。

从“会议室”到“网格里”,从“听报告”到“解难题”,永宁街道的人大代表们用“嵌入网格”的实践,让履职更接地气、服务更有温度。下一步,街道将继续深化“网格+代表”模式,让68个网格里的“代表身影”,成为基层治理中最暖心的风景。(高朝辉 苗坤)

【责任编辑 -赵小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