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初见,暑热未消。在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人民法院第十五法庭,原告韩先生与被告刘大姐的手握在了一起。谁能想到,半小时前还坐在原被席上的两人,曾因辱骂而发生一起名誉权纠纷。
细问缘由:耐心倾听知困难
“法官,我真不是故意的……”没等问话,被告刘大姐眼睛先红了起来。
“那天雨大,一单超时二十分钟,顾客投诉我,平台还扣了一半配送费。往回赶时又接到家里电话,说老人又犯病了……看到韩先生停车慢,我就没控制住自己……”
法官静静听着,等刘大姐情绪稍缓时说道:“生活不易不是辱骂别人的理由,不管生活多不容易,咱都不能把情绪发泄到别人身上。遇到困难真诚沟通,才能相互理解。”
刘大姐用力点头:“法官,我知道错了,你看我应该怎么做……”
这段对话发生在开庭前一天,考虑到外卖骑手刘大姐工作较忙,法官特意约在单子不多的时间与其见面,询问冲突产生的经过。
共情消解:生活不易引共情
与刘大姐沟通后,法官脑海中,是刘大姐穿着沾着油点的骑手服,双手紧握车把,匆忙从附近商场赶过来的样子。
“外卖骑手虽有过错在先,但生活很难,还是要尽全力去做调解工作。”法官心里暗自下定决心,并拨通了韩先生的电话。
在倾听了韩先生的委屈后,法官也向其陈述了刘大姐的实际情况。“刘大姐有四十多岁了,也挺不容易,每天从早跑到晚,家里老人生病了、孩子还在上学,咱就是说不然一个女人怎么会去跑外卖,这么累的活。碰上你的时候,刚收到超时罚款通知……咱相互之间理解一下。”
韩先生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好一会儿,对刘大姐的经历也有了共情,轻声道:“我知道了,刘法官,我再想想。”
当庭释怀:选择理解化纠纷
第十五法庭,法槌刚落,庭审正要开始,刘大姐便要起身道歉。
此时,韩先生却先开了口:“法官,我想清楚了。”他看向刘大姐,语气平和:“四十多岁了还风里雨里的送外卖,我理解你。这事就算了,不用道歉了。”
刘大姐愣住了,眼眶瞬间红了,哽咽略带羞愧说:“对不起,真的对不起……那天我不应该那样说话。”
最后,韩先生心里那块因被辱骂而郁结的疙瘩,终于彻底化开了,他放弃了所有诉讼请求,主动撤回了本案的起诉。
暖融融的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他手背上,就像刚才在法庭上,他说出那句“我理解你”时一样温暖。生活不易,但尊重和体谅,总能让生活更温暖,让关系更友好。(山石 吴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