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新闻
2025 08/29 13:38:55

从“逆行者”到“引路人”——河南省人大代表与涉罪未成年人的心灵对话

字体:

“当疫情袭来时,我们没有退路,只能往前冲;人生遇到挫折时,你们也不应退缩,要勇敢去战胜……”初秋的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检察院玲玲工作室里,一股暖意驱散了微凉——一侧是曾身披白甲、逆行武汉的“抗疫战士”,一侧是暂陷人生岔路的涉罪未成年人。近日,卢氏县人民检察院联合轩合司法社工,特邀河南省人大代表、卢氏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张闪烁以自身抗疫经历为切入点,与涉罪未成年人展开了一场跨越“特殊战场”与“人生迷途”的深度对话。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20年2月,“新冠”疫情的阴霾正笼罩武汉。不久,卢氏县人民医院工作群中发布的一则关于组建援鄂医疗预备队的通知,像一份滚烫的使命递到眼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医护人员,我必须去。”她收藏起对家人的担忧,登上飞往武汉的航班。

落地武汉时,街头已不见往日喧嚣,只有救护车的鸣笛声在空旷里回荡。方舱医院内,患者数量骤增。张闪烁和队友们套上厚重的防护服,瞬间化身“白衣战士”:分发药品时指尖裹着汗水仍精准无误,采集咽拭子时凑近患者脸庞毫无退缩。“寒冬里,防护服内的衣衫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口罩勒出的红痕渗着血印,我们却不敢多喝一口水——怕浪费一套防护服,更怕耽误一分钟救治……”

这份坚守,让帮教期的小悦(化名)红了眼眶。17岁的小悦因盗窃罪被检察院做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接受监督考察。她指尖紧攥着衣角:“我以前总觉得日子过得轻松,原来这份平静,是有人拿命换来的。我不该一时糊涂犯错,现在只想好好改造,以后也能为别人做点事。”

“抗疫从不是孤军奋战。”张闪烁的故事里,还有一份异乡的温暖格外动人。因出发仓促,医疗队队员们都没带够冬衣,卢氏籍老乡曹建民得知后,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多次为他们送来物资,还反复叮嘱:“你们在前线拼命,咱卢氏人不能让你们受冻!有啥事尽管打电话,我随叫随到!”

这份“逆境中的守望相助”,恰与检察机关对涉罪未成年人的“温情护航”同频共振。为了帮少年们走出迷途,卢氏县人民检察院联动轩合司法社工、家庭、学校、妇联等多方力量,构建起“教育、感化、挽救”三位一体的精准帮教体系:针对有心理困惑的少年开展一对一疏导,为缺乏技能的少年对接职业培训,帮家庭关系紧张的少年搭建亲子沟通桥梁。“我们不仅要纠正孩子的错误,更要让他们知道,社会没有放弃他们——就像曹建民与抗疫队员的守望相助,我们要帮助他们改过自新,让他们的人生再次起航。”司法社工王影的话,道出了帮教工作的初心。

这一席话,让涉罪未成年人小景(化名)格外激动:“张院长和大家这么帮我们,我一定珍惜机会,改过自新,将来也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交流接近尾声时,张闪烁走到这些曾经迷途的少年们身边,送上殷切寄语:“孩子们,人生就像一场漫长的旅程,难免会遇到坎坷和挫折。就像我们在武汉抗疫时,面对那么多困难都没放弃,你们现在遇到的‘坎儿’,只要敢正视错误、有改正的决心,只要心里装着对他人的善意、对社会的担当,你们就一定能跨过去,一定能书写自己的精彩人生。”

这场特殊的对话,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事迹分享,更是“逆行者”用抗疫精神点燃的光,照亮了少年们回归正途的路;是“引路人”用温情与责任搭起的桥,让迷途的少年感受到社会的包容与期待。当涉罪未成年人郑重许下“好好改过、回报社会”的承诺时,“责任”与“感恩”的种子已然在他们心中种下。

在检察机关的温情帮教和省人大代表事迹的感召下,涉罪未成年人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重生蜕变”。在卢氏县人民检察院附条件不起诉的涉罪未成年人中,已有多人或重返校园,或步入职场,他们都已开启了自己新的生活。

当听闻曾经的涉罪未成年人小凯(化名),通过自身努力,考上了护理职业技术学校,并即将如愿成为一名奉献社会的医护人员时。张闪烁由衷的感叹道: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卢氏县检察院对涉罪未成年人秉持“教育、感化、挽救”的六字方针,不断深化“检察+N”协同治理模式,以更精准的心理干预拨开少年们认知的迷雾,用更立体的帮教体系斩断错误行为的链条,让每一颗曾经迷茫的心灵,都能在法治的守护与社会的关爱中,重新找到人生的方向。(王影)

【责任编辑 -赵小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