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隔阂在这里化解,多年心结在这里消融……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人民检察院入驻综治中心,成立的“检润新枫”工作室,正逐渐成为矛盾纠纷化解的前沿阵地。近年来,该院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依托综治中心平台优势,推动多元协同共治,让群众诉求“只进一扇门”,让矛盾纠纷化解“全链条”。
联动协同,矛盾“早化解”
今年1月,建始县人民检察院受理了一起故意伤害案件。当事人老王和老刘是邻居,两人在协商修路时发生了口角,进而升级为肢体冲突,混乱中,老王踢伤了老刘的胸腹部,致其骨折。
案情清晰明了,但若直接起诉,两家关系可能彻底破裂,矛盾隐患仍在。为更好化解矛盾,建始县人民检察院依托综治中心资源优势,联合办案民警、专职调解员和村干部组成调解团队,共同发力。
听证会现场
要彻底疏通“心中堵”,还得处理眼前路。检察官和调解员从“路”入手,分头做工作,耐心分析案情、利害关系,双方的对立情绪逐渐缓和。“都是十多年的邻居了,不管怎样我都不该动手。”随后,该院在综治中心召开听证会,检察官与听证员从法理情不同角度进行释法说理,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王某真诚的道歉取得了刘某的谅解,双方握手言和。
该案的成功办理,是建始县人民检察院充分发挥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化解一站式平台优势的缩影,依托“检调对接”工作机制,该院邀请专业调解员、办案民警等共同参与释法说理工作,综合运用刑事和解、检察听证、司法救助等措施,推进案件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
主动靠前,服务“加速度”
“出勤表、聊天信息、转账记录都是劳动关系的有效证明。”在县综治中心的检察工作室里,检察官正在指导农民工填写支持起诉申请书,耐心指导其核算具体工时和劳务费。
今年7月,建始县人民检察院应用民事支持起诉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发现了余某等人讨薪的线索。一年前,余某和工友跟着包工头刘某某从事铁塔安装工作。工程完工后,刘某某仅支付了部分工资,剩下工资一直未支付。
核查基本情况后,建始县人民检察院启动了弱势群体维权绿色通道,对该案进行了快速受理。
在固定证据的同时,检察官与县总工会调解员同步在县综治中心开展矛盾化解工作,向刘某某严肃指出欠薪行为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同时讲述了工人们家庭经济困难的情况,刘某某的态度逐渐软化。经协商,考虑到刘某某经济困难,余某等人同意刘某某分期兑付工资,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为保证协议顺利履行,该院和工会协助双方向法院申请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日前,余某等人如期收到了第一期工资。
建始县人民检察院在县综治中心设置弱势群体维权绿色通道、民事执行监督窗口,对相关案件实现优先接待、优先移送、优先办理,提供高效、专业的检察服务。今年以来,该院依托综治中心立办追索劳务报酬支持起诉案6件,帮助农民工讨回欠薪18万余元。
精准施策,司法“有温度”
“我也知道她家里困难,但我后面的医疗费可怎么办啊?”炎炎夏日,综治中心来了一名特殊的访客,七十多岁的周某被家人搀扶着,向接访干警诉说着自己的无奈和委屈。
周某是一起故意伤害案的受害人,今年年初,周某与张某因琐事发生冲突,导致多处骨折,经鉴定为轻伤一级。因年事已高,周某的伤势恢复效果并不理想。同时张某也身患重病,家庭经济困难,无力赔偿足额医疗费。收到线索后,检察官与乡镇综治中心干部到当事人家中、村委会了解具体情况。通过核查病情诊断书、家庭收入等信息,检察官确认周某符合司法救助条件,帮助其申请了国家司法救助。
该院把入驻综治中心作为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实践窗口,采取“专人常驻+青年干警轮驻+业务部门检察官随驻”模式,将信访窗口前移,延伸检察工作触角,精准收集并转化司法救助、支持起诉线索。
据了解,建始县人民检察院自入驻综治中心以来,将“检润新枫”工作室打造成嵌入综治网络、感知矛盾热点的灵敏“前哨站”。2024年至今,这个前哨站已接收法律监督线索30多件,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20件,提供法律咨询60余人次,如同在基层治理的土壤中扎下深根,为化解矛盾、促进和谐输送着坚实的检察力量。(王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