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新闻
2025 08/29 10:53:49

安徽阜阳市:秉轴持钧筑牢平安“压舱石”

字体: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以规范化综治中心建设筑牢平安建设主阵地,创新推出“家门口”解纷、“不打烊”服务、“扭牛鼻”控险机制,成效显著。2024年来,全区矛盾纠纷化解满意率提升14个百分点,位居全省前列;警情、诉情、访情实现“三下降”;累计接待群众1.3万余人次,成功化解纠纷2121件,切实做到“颍东的事在颍东解决”。

“家门口”平台 集成资源解民忧

在颍东区城区中心位置,一座2000平方米的区综治中心成为化解群众矛盾纠纷的“主阵地”。颍东区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精心选址打造,整合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等多部门功能,实现“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让老百姓解纷就在“家门口”。

中心内部除规范功能区外,还设有接谈、会商、休息区,配备茶水、充电驿站等便民设施,全方位打造解忧“总平台”和服务“暖心站”。在资源聚合上,中心采取高频事项常驻、低频事项轮驻、偶发事项随驻的模式,汇聚了包括行政部门、审判机关、群团组织以及心理服务机构在内的43家单位力量,并精选65名业务骨干常驻办公。同时,推动2名员额法官团队进驻,指导先行调解351件,开展速裁快审320场。

职能融合方面,中心梳理明确各进驻单位职责任务,建立健全“咨询答疑、优先调解、多元化解、信访攻坚、诉讼定分”闭环式解纷流程,归并优化警民联调、人大政协工作室、法学会服务站等21个功能室。自建成以来,该中心累计接待来访、咨询1.3万余人次,牵头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121件。

“不打烊”服务 高效联办“东家事”

颍东区综治中心聚焦实战实效,优化机制、完善流程、闭环运行,把“有话请您说、有事我来办”的承诺落到实处,确保“颍东的事在颍东解决”。

中心坚持群众诉求全量受理、统一登记,制发“受理告知单”。依托市级统一开发的“阜阳智慧政法”信息化业务协同系统,实现“一案一码”,推动精准分类、快速流转、高效联动。建立健全区党政负责同志每日轮值、乡村两级预约区级专家调解以及AB岗、首问负责、会商通报等机制,做到“周末不打烊”,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办理群众诉求。

在集成作战模式下,中心充分发挥“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平台作用,健全一体化运作、实战化运行机制。通过赋予综治中心人事建议权、年度考核权,完善监督考核体系,有效推动政法机关、职能单位、社会力量等深度参与、高效协同。例如,正午镇任某因土地纠纷与邻居发生冲突,区综治中心迅速组织公安、司法、农业部门和镇村两级联动响应,通过现场勘查、商定方案、组织调解,最终促成协议,消弭分歧。

依法解纷环节,中心注重前置调解,综合运用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法律监督以及救助帮扶等方式,推动案结事了人和。居民张某因邻里纠纷致人轻伤,双方情绪激动,一度僵持不下。为避免矛盾升级,中心立即组织属地党委政府、政法机关依法介入,通过普法警示、司法救助和情绪疏导,成功促成双方谅解言和。

扭住“牛鼻子” 智慧防控风险源

颍东区充分发挥综治中心统筹资源力量、协助防范治安风险的核心功能,扭住风险防控“牛鼻子”,切实提升“平安颍东”成色。

依托综治中心平台,该区纵深推进“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全面起底风险隐患2269件,排查重大矛盾风险86件。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三失一偏”人员等重点群体落实稳控措施,并建立区级领导、责任单位、配合单位“一单三包”机制,确保风险不失管、能化解。

在督导问效方面,颍东区用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对处理矛盾纠纷存在“四应四未”、治安问题突出的地方和单位,严格落实复盘倒查。2024年以来,已通报批评29个、挂牌整治3个单位(村居),一票否决1个街道,问责相关党员干部5人。

智慧赋能是颍东区风险防控的另一利器。通过运用大数据手段,中心实现对辖区内矛盾纠纷、社会治安风险要素的汇集、碰撞、分析和预警,推动重大矛盾风险精准掌握、主动介入。建成区乡村“1+12+117”视频调度平台,实现对风险隐患苗头的随时“面对面”远程会商,持续提升多部门、多层级的联动、联调、联治能力。

得益于综治中心这一“压舱石”作用的发挥,颍东区2024年矛盾纠纷化解满意率提升14个百分点,位居全省前列;警情、诉情、访情同比分别下降3.4、3.1、37.1个百分点,并成功获评“平安安徽建设示范区”。(杨宇 李兰)

【责任编辑 -朱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