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推动民法典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其真正成为保障人民美好生活的“社会百科全书”,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立足职能定位,精心组织、多维发力,在全区掀起了学习宣传民法典的热潮,有效提升了公民法治素养。
一是聚焦核心要义,奏响精准滴灌“主题曲”。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将民法典学习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重点内容及干部年度学法范畴,强化其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面向村居群众,着重解读婚姻家庭、继承赡养、土地承包等贴近生活的条款。面向企业经营人员,深入解析合同订立履行、权责边界及营商环境优化相关规则。面向青少年群体,生动阐释人格权保护、侵权责任及网络安全等知识。通过精准“滴灌”,使民法典条文从“纸面之法”变为群众“心中明灯”。
二是创新载体形式,奏响多维传播“进行曲”。突破传统路径依赖,积极构建“线上+线下”立体传播矩阵。线下依托遍布城乡的法治文化公园、长廊及村(居)法治宣传栏等实体阵地,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海报、发放精心编印的图解式、案例式民法典宣传手册等方式,营造浓厚氛围。组织“法律明白人”、村(居)法律顾问、普法志愿者等力量,深入田间地头、社区广场、企业车间开展“点单式”微宣讲与现场咨询,以通俗语言解读法条,用身边案例阐释法理,实现服务“零距离”。线上则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利用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等载体,持续推送民法典动漫解读、专家微课堂、典型案例剖析等优质内容,有效扩大了覆盖面和吸引力。
三是深化融合实践,奏响服务民生“协奏曲”。坚持宣传与服务并重,将民法典宣传深度融入公共法律服务全过程。在各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显著位置摆放民法典文本及实用指引,引导群众遇事找法。组织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重点排查合同管理、劳动用工等环节的法律风险,依据民法典提出合规建议,助力企业健康发展。同时,指导人民调解员在调解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损害赔偿等案件时,主动援引民法典相关条款进行释法说理,将每一次调解转化为一堂生动的法治实践课,使民法典真正成为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金钥匙”。
系列举措实施以来,民法典知晓率与影响力显著提升。全区举办线上线下专题活动10余场,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逾2万份,直接惠及群众超3万人。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不断增强,“遇事讲法、化解矛盾靠法”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陈惠)
